第二卷 關河令第三十一章 俠血(第2/6頁)

塞下風如刀、雨似箭,塵沙吹老,將軍易頹。

但就算這種打磨,似乎也改變不了尹洙的意氣和容顏。

尹洙見到狄青,哈哈大笑道:“狄青,聽說你最近大鬧葉市,很是威風,怎麽會突然來到這裏?”他望了一眼趙明,眼中露出分詫異之意。

狄青知道尹洙性子直,雖和範仲淹爭吵,只屬於政見不同,為人並不壞。拱手道:“最近範公得了份軍文,知道夏軍恐怕要對涇原路出兵,是以派卑職前來知會韓公。”

尹洙臉色微變,轉瞬冷哼道:“他們要出兵嗎,那不是更好?韓公早就等待多時了。”

說話間,尹洙已帶狄青到了中軍帳前。尹洙沒有叫趙明跟隨,趙明知趣的留在了帳外,狄青讓韓笑也留在帳外。

未及中軍帳之時,狄青就聽絲管樂聲悠悠傳來,尹洙笑道:“狄青,韓大人正在宴請眾將,你來得正好。眼下歌舞的白牡丹,聽說是這方圓百裏最出色的一個,你可有眼福了。”

狄青微皺下眉頭,心道韓琦畢竟是書生,竟把京城的風氣帶到了塞下。實際上,狄青對這種情況司空見慣,當年的範雍,後來的夏竦,到如今的韓琦。

邊陲文官,除了範仲淹外,基本將歌舞詩詞當作生命的一部分,不可稍離!

簾帳掀開,狄青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場中如牡丹綻放的歌舞,而是那高踞而坐的韓琦。

狄青從未見過韓琦,但他第一眼看到高踞而坐的那人,就知道此人必定是韓琦。只有韓琦才會那麽狂,只有韓琦才會那麽傲,只有韓琦才能讓任福等一幫桀驁不馴的將領,畢恭畢敬。

狄青早聽過韓琦,在京城的時候就聽過,從元昊、張元的口中聽過,從尹洙、範仲淹的口中亦是聽過。

這本來是個讓人重視的人物,亦是因為他有值得自豪的本錢。

韓琦弱冠之年中進士、入開封府、遷度支判官、拜右司諫,官場上平步青雲,和範仲淹不可同日而語。

但韓琦和範仲淹一樣,都靠諫言聞名。範仲淹因諫言數度沉浮,韓琦卻靠諫言聞名天下。

太後病逝後,趙禎掌權之初,有感朝廷無作為,韓琦當即納諫,痛斥兩府中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四人庸碌無能,罕有建明。韓琦慷慨陳詞,朝廷動容。

兩府之中,均是宋廷一等人物,韓琦直斥其非,誰都認為韓琦官職不保。但結果是,趙禎將王隨四人悉數罷免,重用韓琦。此事之後,朝野震動,韓琦名動京師。

有些人,只需一件事,就可以讓天下人銘記。

更何況,這件事不過是韓琦生平中,無數功績中的一筆。那些濃墨重彩,已在韓琦身上畫了炫目的光環,讓很多人,甚至不敢直視。

韓琦見到了狄青,神色平淡,只是一指遠處的座位道:“狄都監,坐吧。”

韓琦並沒有問狄青趕來做什麽,似乎在他的眼中,什麽事情都比不上這一場歌舞。他是威名天下的韓公,能讓狄青一起欣賞歌舞,對狄青已是擡愛。

狄青緩緩落座,目光從觀看歌舞的眾人身上掃過,他發現這裏很多人都是熟面孔。

武英、王珪、朱觀、桑懌等人悉數在場。

這些人,當初都和狄青並肩護駕,已很有交情。邊陲戰起,趙禎將很多禁軍精英都派往邊疆,這些人在邊陲,都已因軍功升職,有的官職甚至超過狄青,但對當年狄青的提攜之恩,都心懷感激。

那些人看著狄青,都在微笑,狄青還以一笑。

狄青坐在末座。

狄青雖是範仲淹手下的第一將,但他不過是個兵馬都監,兵馬都監是個率臣,也算是個臨時任命的官員。

宋廷為防武將造反,一向采用更戍法,不停的調換將領來負責戍衛邊陲、征戰事宜,率臣就是更戍法的產物。率臣有多種,有安撫使、經略使、都部署、部署、都鈐轄、都監、巡檢等名目。

狄青還是個兵馬都監,雖然範仲淹已讓他做了環慶、鄜延兩路部署的事情,但他畢竟還是個都監而已。

這中軍帳中,與他官職仿佛的不少,比他高的更多,因此他只能坐在末座。他喝了口酒,喃喃道:“有酒有菜,你還奢望什麽呢?”

韓琦見狄青懂的規矩,嘴角有分哂然的笑,對身旁的一人客氣道:“國舅,還請欣賞歌舞。”

韓琦身邊坐著一人,額頭已有皺紋,鬢角有了白發,乍一看,那人像是個老人,但仔細瞧瞧,又覺得此人好像很年輕。

總之無論怎麽看,那人都很是怪異!

狄青暗自奇怪,心想,“國舅爺?這人是當朝皇後的兄弟嗎?”狄青雖很久沒有回京了,但知道趙禎廢後不久後,就立曹氏為後。曹皇後為大宋開國將領曹彬的孫女,可說是配得上趙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