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霓裳曲第六章 五龍

狄青離開了大相國寺,茫然不覺地四處走動。直到黃昏日落,倦鳥歸巢的時候,這才倏然清醒過來,暗想自己怎麽如此失魂落魄,難道還在找那多聞天王?

一想到多聞天王,狄青又是心中火起,尋思道,這彌勒教徒對彌勒佛像看來還算有些尊敬。多聞天王去了第一次,說不定會去第二次。既然如此,我不妨回大相國寺看看,或可遇上。才走了幾步,禁不住又想,不知道她是否已離開大相國寺了?

想到這裏,狄青這才發現,原來自己也無法分辨,自己想回相國寺,到底是想尋那多聞天王還是要見那女子。不由自嘲道:狄青呀狄青,你這樣的人,也會癡心妄想嗎?

狄青不再去想那女子,認準了方向,又朝大相國寺奔去,途中在路攤上買了兩個饅頭揣在懷中。此時寺廟期集早已散了,百姓也都紛紛離去,寺中清凈許多。

狄青進了天王殿,見殿中供桌上香煙渺渺,只有個敲木魚的僧人猶在。心中微動,悄悄轉到供桌之後,趁那僧人不備,竟然鉆到供桌之下。他做事不拘一格,想到若在這裏停留久了,寺僧感覺奇怪,說不定會把他驅趕出去,索性先藏起來。

供桌之下倒還算幹凈,狄青輕輕地取出腰刀,將布幔割出個可供探看的縫隙,盤膝坐下,一時間心緒起伏,也不知自己這種守株待兔的法子是否管用。可他要找多聞天王,實在也想不出別的什麽好法子。

暮色四垂,油燈點起,大相國寺漸漸遠離了喧囂,寺內只余清音梵唱。狄青聽那聲音和緩,內心卻靜不下來。他一直從那布幔口子中向外張望,可直盯得眼睛發痛,多聞天王也沒有再次出現。

狄青有些肚餓,掏出饅頭,撕下一塊,怕發出聲響被僧人發現,便放在口中慢慢咀嚼。吃了饅頭後,又過了小半個時辰,狄青坐得腿腳麻木,知道已近半夜,不由沮喪非常。心道寺門早就關閉,這多聞天王肯定不來了。

這時候有腳步聲響起,狄青精神一振,舉目望去。前方來了一僧一俗,那僧人慈眉善目,頦下白須;那俗人則是背對著狄青,身無傘狀長物,不像狄青在等的人。狄青看不到俗人的正臉,只見到他的鞋子是錦緞鞋面,極為華美。狄青認得那鞋子是京城名坊五湖春所制,買家均是達官貴人。

來人顯然和狄青沒什麽關系。狄青大失所望,閉上了眼睛,只聽那俗人問道:“主持,我有一事請教。”那人聲調年輕,但口氣中隱有沉郁之氣,又像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子。

狄青微微錯愕,感覺這人說話的腔調和多聞天王的那張臉有一拼,都是不太正常,又想,大相國寺主持隸屬皇家,並非說見就見,這人竟能請動主持解惑,不知什麽來頭。

主持道:“施主但請問來。”

俗人苦惱道:“何處是凈土?”狄青差點噴飯,暗道,難道這京城還不是凈土嗎?可轉念一想,嘴角帶分哂笑。

主持緩緩道:“若尋凈土,當求凈心。隨其心凈,無處不凈土。”

狄青心中苦笑,話雖如此,可若要凈心,豈是如此容易的事情?

俗人亦道:“高僧所言甚是,但我卻始終難以靜心,總覺得四處皆敵,如在牢籠,是以前來求佛。”狄青聽那人聲音中滿是困惑悲涼,宛如困獸深陷籠牢,心中陡然湧起同情之意。狄青多年來亦是在困苦中掙紮,對這種感覺等同身受。

主持道:“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施主,貧僧想說個故事……”

俗人欣喜道:“請講。”

主持緩緩道:“聞東海之濱,有一翠鳥,厭倦世俗醜惡,總覺天下與它為敵。是以它飛到臨海高崖處做窩築巢,本以為再無禍患,不想一日潮漲,巢穴被浪卷走。翠鳥嘆曰,心中有敵,處處為敵。”

狄青聽了,心中微有混亂,轉瞬想,我不是非要和多聞天王為敵,只是此人不死,大亂不止而已。他若是真的學好……想到這裏,嘴角滿是苦澀的笑,他若是真的學好,我能放過他?恐怕不能。不然飛龍坳死的那近千百姓豈不太冤枉了?

俗人沉寂良久,方才道:“多謝大師指點,我知道該如何去做了。大師辛苦,我有意重修寺廟,做一場功德,不知大師意下如何?”

主持道:“重修、不修,無甚功德,心中有佛,方算功德。”

俗人領悟,雙手合十一禮,緩步走開,主持隨後離去,天王殿轉瞬沉寂下來。

狄青聽聞高僧講禪,一會兒覺得有理,一會兒又覺得放不下,還有些好奇那俗人的來頭。正胡思亂想之際,突然感覺從布幔透進來的光線先暗再明。狄青心中一凜,湊到布幔後向外望去,只見一人靜立彌勒佛像前,腰間一根綠色的絲帶,背負長傘,正是他欲尋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