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江上肅清(第2/2頁)

就連黃祖本人亦身被數創,被迫狼狽而逃。程普下令全師猛追,黃蓋勸諫道:“黃祖雖走,魯肅不出,必伺之於後也,我若往追,恐為所襲,奈何?”程普搖頭苦笑:“我豈不知耶?然即此收束,江夏兵不能盡破,廬江眾又將襲來,如何當之?為今之計,唯趁勝而前,諸卿奮力,或可小挫敵鋒也。”

程普、黃蓋猜得一點兒都沒有錯,魯子敬統率廬江水師躲在後面,卻把江夏兵推到第一線去當炮灰,本想等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之際,作為生力軍突然殺出,必可底定勝局。不過黃祖敗得這麽慘,就連魯肅也未能事先料到,匆忙就樓船上揮舞旗幟,要江夏敗兵左右而分,盡快退出戰場,同時驅動坐艦,擂鼓向前。

按照程普的想法,是挾得勝之勢,一舉擊垮江夏軍,進而猛攻魯肅的廬江眾,則我軍氣盛,敵方氣沮,或可以少而勝多也。前一層算計基本上達成了,孫氏戰船疾駛而前,江東兵士氣如虹,人人奮勇,瞬間便沖入了廬江水師陣中,將江北的船隊陸續分割開來。

只可惜後一層算計卻落了空。倘為一軍之兩陣,那麽前陣敗了,後陣自然沮喪,說不定不必南船沖擊,自己便將四散潰敗。問題前面敗的是江夏軍啊,關後面的廬江眾啥事兒?魯肅又遣人分傳各舟,說:“荊人柔弱,不及我揚人多矣,而揚州以廬江、九江為最善鬥,南人豈可當耶?諸君奮戰,務使荊人知我之勇也!”

雖說朝廷已經分州多年,但普通百姓、士卒受傳統的慣性影響,還是習慣稱呼荊、沅、湘三州皆為荊州,稱廬、洪、揚、泉四州皆為揚州的,魯肅乃有此語。話說魯自子敬初在江北創建水師的時候,黃祖尚未歸降曹操,相互間也是見過幾仗的,所以江夏兵吃癟,反倒是廬江兵喜聞樂見的事情。

於是士氣不降而反升,再加上魯肅調度得法,很快便穩住了陣腳;相比之下,南軍鏖戰半日,早已疲憊,此前僅憑著胸中一股血氣支撐,而一旦短時間內未能催破當面敵軍,血勇消散,戰力便難免瞬間跌落。

魯肅使艨艟、鬥艦在前,與敵白刃纏鬥,自將數艘大樓船在後,舟上各立小礟,以火藥球遠程攻敵大船。其實若論火器,孫吳軍倒是也有,問題偷來的技術總比不上原版,再加上東吳也沒有足夠的環境和人才來改良技術,所以火藥的質量要大打折扣。江上空氣本便濕潤,老式黑火藥配制和貯藏若不得法,極易受潮,所以北軍以火藥球、火箭、焙烙攻敵,能夠引燃的只有七成,南軍同樣以火藥球、火箭、焙烙相還,有效的卻還不足五成……戰至夜幕降臨,各自收兵歸去,雖然就表面上來看是個平局,但孫吳戰將如淩操等,亦戰死十數名,士卒傷損和船只沉覆將近三成,受創甚眾。魯肅知其已不為禍,乃分三分之一廬江水軍,並江夏殘兵,以屬吏蔣濟督黃祖部將陳就、蘇飛等指揮——黃祖傷重,已被輿回西陵去了——監視和封堵東吳的彭蠡水師。他自己則順江而下,邀戰丹陽水師。

孫權繼承乃兄孫策的基業以後,最初的進攻目標是沿江而上,攻打黃祖,一方面為父報仇,一方面也想侵奪荊州土地,擴充自己在江南的勢力,因此周瑜即立營柴桑,在彭蠡南部訓練水師。其後魯肅鎮守廬江,在彭蠡北部也開始造船、練兵,兩軍時有沖突。所以江東的水師主力即為彭蠡水師,另有丹陽水師,巡弋於長江下遊,只為防止北軍渡江,實力尚不足彭蠡水師的一半。

因而魯子敬三戰三捷,大破丹陽水師,東吳東部大督朱治幾乎不免。隨即魯子敬即傳書與曹操,說:“江上肅清,候魏公來,即可渡也。”

曹操得信大喜,甚至還忍不住跟眾謀士開玩笑說:“孤既使肅清江,安有不肅清之理?”乃命太史慈自牛渚、陳矯自江乘,兩路渡江。他自將大軍屯駐在歷陽——我先不著急過江呢,如今身份貴重,雖已勝機在握,更當謹慎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