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超願棄父

“一舉兩得”出自《晉書》,“一箭雙雕”出自《北史》,“一石二鳥”……貌似是英文轉譯過來的,總之,這年月完全沒有合適的詞匯來形容是勛的此番壯舉。而且,他這一舉非二得也,簡直就有四得。

首先當然是解決了曹操遺留下來的伏氏問題,相信盧洪會將前後經過備悉靡遺地稟報曹操,當曹操知道了自己在整個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以後,將不會有絲毫懷疑自己的忠誠心。至於未能誅滅伏氏滿門,那也理由充分啊——是宏輔文士也,其心不忍,故乃手段虛軟。真要麾下出一個跟自己一般心狠手辣的家夥,說不定曹操心裏還要哆嗦一兩下哪。

其次是救下了伏氏滿門,既對得起自家良心,也能避免曹操遭致千古唾罵。政治鬥爭中,一派打倒另一派,本是司空見慣之事,只要沒往死裏整對方,後世的小清新們未必有精神頭揪住不放。

第三是保下了荀彧的性命。話說在原本歷史上,荀文若死於五六年之後,導火索就是反對曹操加九錫,而在這條時間線上,曹操加九錫之事提前了,那麽按理來說,荀彧一只腳就已經邁進鬼門關啦。尤其此番曹操特意不肯親自主持處置伏氏,很明顯就是為了試探荀彧,就跟某種說法他以“空器”賜彧,迫其自殺是同樣的道理。要是沒有是勛雲山霧罩地一頓胡侃,迫使荀彧去職隱居,這位“郁郁乎文若”還有可能活得下去嗎?

荀彧那也是是勛前一世非常佩服甚至近乎於崇拜的漢末名人啊,即便此世因為種種原因而逐漸站在了對立面上,終究同屬曹營,算“人民內部矛盾”,他還是不忍心看著荀彧去死——而且還是毫無意義地自盡。“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在美學範疇裏說得通,在人道主義範疇中,那可真是屁話中的屁話。

此外還有第四點,那就是迫使荀彧去職,等於極大地削弱了汝潁集團的實力,有利於譙沛集團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雖說代替荀彧擔任尚書令的華歆本是平原人,卻天然偏向汝潁派,終究他的能量和影響力跟荀彧絕不可同日而語——荀文若是曹操的股肱之臣,華子魚不過一條忠犬而已。

汝潁派多文吏,而譙沛派的中堅則大都是武夫——倘若沒有他是宏輔,以及被他救下性命來的曹去疾,那幾乎就是一徹底的武人集團了——世亂乃用武,等到天下平靖,很自然地文吏將掌大權,換言之,汝潁派將會占據壓倒性的優勢。所以若此時不加以削弱,恐怕再過幾年就難得下手的機會啦,那票文吏大多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則是勛拱寒門上位的契機將會微乎其微。

一舉而四得,況且還全是自家的主意,事先沒跟關靖商量過,是勛心中難免泛起一絲得意之情。看起來,只要自己肯動腦筋,這官場也並沒有那麽難混嘛……不過在折沖官場的同時,是勛還必須照管戰場——這回黃巾殘黨的死灰復燃事出突兀,很難說背後沒有隱藏的黑手。正如同他當年騷擾吳會的時候,“吳四姓”與之勾結,暗中煽動各處盜賊紛起,牽制了孫權的兵力一般,若無地方豪強相助,很難解釋為啥這回的亂子竟然鬧得如此之大,竟然連國衙都攻破了,連國王都給宰了。

不過是勛並沒想著深挖其根源,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青、徐是他的基本盤,真要得罪光了四州顯族,對他的事業造成的損害必然甚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力破巧,你們不是鬧騰嗎?我直接給按下去,殺雞儆猴不就完了?

是勛從都中調取了五百精兵,途徑兗州,又搜羅了郡兵三千——新任兗州刺史乃司馬朗是也,最近司馬家跟是勛走得很近,自然甘心從命。然後才入青州,臧霸臧宣高即率萬余海州軍前來相合。

是勛跟臧霸曾有過一面之緣,相見唏噓,回顧往事。隨即是勛就說啦,我對軍事也就二把刀而已,平定青州之亂,必然全靠臧將軍主持。他率領兗州軍進入濟南,屯駐在歷城,然後就不動窩了,自由藏霸領著海州軍頂到第一線去。

可是才在歷城住下,還沒三天,突然有快馬從都中而來,呈上關靖的書信,是勛展信而觀,不禁大驚失色——“呂布反矣!”

關士起不但為是勛關注朝中動向,在政爭方面出謀劃策,並且逐漸地去了郭嘉、賈詡在曹操麾下的角色,幫是勛搜集各地情報。如今是勛掌握著一張巨大的情報網,東到海濱,西至關中,北抵遼東,南達吳會,到處都有他秘密安排下的眼線。這麽大一張情報網絡,當然並非刻意為之——是勛沒那功夫,也沒那麽大野心——而主要來源於他與各地豪族合資的作坊,或者依靠技術轉讓獲得的少量股權。這跟專業的情報系統自然天差地遠,但在這個時代,威力也並不亞於曹家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