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罵死荀彧

荀彧荀文若,史稱其“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這個人內心深沉多智,外在儒雅俊秀,儀態端莊,尤其在當上尚書令,代曹操執掌政務以後,更是培養出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宰相氣度。平常即便有反對派指著鼻子罵,荀彧也總是笑眯眯的,絲毫也不動氣,可是今天是勛一番話,卻竟然說得他火冒三丈,差點兒當場就跳起來翻臉。

就見荀彧一張白凈面皮漲得通紅,雙目狠狠瞪著是勛,如要冒出火來,手按幾案,袖子無風自擺,可見在不停地哆嗦——是勛覺得,就差一步,荀彧大概要撲上來掐自己的脖子了。嗯,他心中竊喜,可算是捅著了你的痛處啦。

那麽是勛說的究竟是些什麽話呢?

第一句來自於《三國志·荀彧傳》裏的裴注,不過原文是:“世之論者,多譏彧協規魏氏,以傾漢祚;君臣易位,實彧之由……”後面裴松之作一轉折,說那都是腐儒之見,其實荀彧有自己的大志,也有自己的苦衷,你不能拿完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啊。

後面幾句,則來自於東晉袁宏的《後漢記》,站在漢朝的立場上,把荀彧給罵了個臭死。袁宏說啦:倘若荀彧的本意是復興漢室,那他最終失敗了,其人不可稱之為智;倘若他的本意是拯救百姓,那麽中原雖定,社稷卻亡,其功勞不可稱之為義。他利用漢朝的權威,最終卻幫助曹操顛覆了漢朝,這是君子所不齒的行為。作為曹操的謀主,難道他就能夠靠著最後一死來撇清嗎?

荀彧這些日子一直在遭受良心的煎熬,他不是料不到曹操勢大以後將會威脅到漢室江山,只是為了平靖亂世,而刻意地忽視了這種可能性。可是如今圖窮匕現,從復丞相到加九錫,董昭等人拱著曹操日益邁向那條荀彧不忍見到的不歸路,他再也無法蒙上雙眼,視若不見了。那真會是最終的結局嗎?後世又將怎樣評價自己?是勛說皇甫嵩等人因為憂讒畏譏而不敢破壞舊有體制,其實荀文若也很在乎世間尤其是後世的評價啊!

結果是勛一語道破,說曹操邁向最後一步已是無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若為後人所唾棄,則荀彧你也免不了要陪綁——你的名聲,未必會比什麽劉歆、李儒輩更好啊!那荀彧還能不躥嗎?

是勛就是要他躥,若非如此,實在很難打破荀文若那牢不可破的心防——不下猛藥,以荀彧之智,肯定聽不進去自己後面的話哪。

所以他完全無視荀文若的憤怒,繼續火上澆油:“前令君使公達探吾真意,今乃將真意奉君:古來功高,莫若曹公,功高不賞,身必罹危。君臣相易,上應天心,下合大勢,勛無以撓也,令君亦無以阻也——君為智者,無需冗言。設有此一日,則令君何去何從?”

大勢之趨,誰都阻止不了,曹操已經露出了篡位的苗頭,相信你也瞧得出來,不必要我再多說什麽了。那麽倘若真的到了那麽一天,你將何去何從?

荀彧一瞪眼:“有死而已!”

是勛心說我就知道你會這麽說,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上,你也正是這麽做的——“無令君則無曹公之勢,無此勢則無異日之變,即死而可更其名乎?”你以為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嗎?你確實最後掛掉了,但袁宏之流不還是照樣罵你?“昔劉子駿佐莽篡僭,即後反莽,後人豈謂其漢之忠臣耶?”你回不了頭啦,就象劉歆當年把王莽擡上皇帝的寶座,完了又造王莽的反,難道他的名聲就從此變好啦?後人就會說他是漢室忠臣嗎?別犯傻啦!

荀彧聽了這話,原本漲紅的面孔突然間又變得煞白一片,雙手顫抖得越發厲害,最終連兩股都不禁打戰,被迫重新跌坐回席上,不禁慘然道:“宏輔是欲殺我耶?”

是勛連連搖頭,說我不是想讓你死,恰恰相反,我要指點你一條不死之路。說著話,就從懷裏掏出伏後寫給伏完的那封信來,遞給荀彧。

荀彧接過信,一目十行,臉色第三次變化——這回是變得鐵青:“此書從何得來,若為曹公所知,恐有不忍言之事!”

是勛一撇嘴:“此書為校事偵知,安有不先奏曹公,而勛能得見者乎?”說著話,身體朝前一傾,直視荀彧雙眼:“曹公令下,待其過雒後乃發——文若識其意否?”

他仔細地觀察荀彧的表情,就見荀文若先是緊張,繼而似乎松了一口氣,然後卻又雙眉一蹙,面色慘然:“此曹公欲試我耶?”

是勛心說我費了那麽多唾沫星子,終於攻破了你的心防,等再說到具體問題,以你那麽聰明的人,自能一眼看穿其中曲直,我也可以省省口舌啦。當下簡明扼要地回答道:“此二事也,一則國母必不可保,使令君為之,或可全其性命。二則令君若不為也,身死而族滅,然亦難辭後世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