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西太後滅口殺兒媳 翁同和悉心輔少主(第3/8頁)



  聽奕譞這麽一說,慈禧心想:他說的也是,這翁同和是當年同治皇帝禦前侍講翁心存的兒子,他的哥哥翁同和是安徽巡撫,也是為官清正剛直之人。若說到舉家出了幾個新科狀元,這話也不假,翁同和中了狀元之後,他的侄子翁增源也相繼中了狀元,這樣的家門,叔侄狀元世問極少,學問上不必考慮。至於翁家的人都老實厚道之人,慈禧不覺臉上一陣發紅,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翁增源初點新科狀元之時,他奉旨宣召入宮。慈禧一見這位新科狀元儀表優美,舉止端莊大度而又不失文雅,談吐更是滔滔不絕。慈禧十分高興,她詢問了翁增源的家學與治國方略,並詢問了同治皇上的師傅翁心存的身體狀況,翁增源都侃侃而答。突然,慈禧話題一轉,說李商隱曾有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但此句並不甚妥,若改為“靈犀一點有心通”可能更勝原句之意,只是上句思考再三而改不成對。人說新科狀元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要翁增源給她對出上句。哪知翁增源聽罷,渾身打顫,冷汗直流而無言以對。慈禧見狀哈哈大笑,這才讓翁增源好好回去思考,何時想出對句,立即入宮答對。哪知翁增源第二天就上一份奏折稱病辭官歸還江蘇老家去了。慈禧再三挽留終也無濟,得準奏,雖然那以後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消息,但偶而還想起這件半開玩笑的小事。

  此事雖然過去多年,但從慈禧剛才微微變紅的臉色上,奕譞已猜到這事,但他仍大著膽子說:

  “太後,翁家父子,兩代帝師,這翁同和也曾為太後你做過侍講的,他的學問你比我還清楚,翁家為人的老實程度如何,你想必也聽說過?”

  奕譞這樣極力保舉翁同和,除了翁同和確實有真才實學外,奕譞也是出於對他的一片感激之情。那是奕譞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向兩宮皇太後提交辭呈奏書後,慈禧當即就想批準他的奏折,由於慈安太後的挽留,後提交朝臣議決,這眾多的朝臣中,只有翁同和一人上書請求兩宮太後繼續留住奕譞。事情雖然沒成功,奕譞還是從內心感激他的。

  慈禧聽過奕譞的話,思索片刻,這才說道:

  “王爺說得也有道理,就請翁同和在毓慶宮行走,侍從皇帝。另外,王爺你也不能閑在家中,皇帝年幼,總攬典學的事務繁重,你又有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多操心一些。同時,兵部右侍郎夏同善為人也挺誠懇有學問,也可入宮輔教皇上兵法知識。”

  奕譞一聽,太後同意他的保奏,並且恩準他入宮負責皇帝的典學,也是萬分高興,急忙叩頭謝恩。

  奕譞和慈禧又談了一會話,正在這時,大內總管李蓮英進來在太後耳邊嘀咕幾句,只見太後臉一變,忽又恢復正常,點點頭,讓李蓮英退下。奕譞知道慈禧有事,又不便直問,便告辭回府,慈禧也沒挽留。

  奕譞剛離去,慈禧就在李蓮英的帶領下來到後宮花園,正好逢著雪雁攙扶著阿魯特皇後出來。慈禧一見,氣就不打一處來,捏著尖嗓子,拿腔捏調他說:

  “嘿,你的雅興倒不小,你是來賞春的還是來懷春的?同治皇上剛剛賓天,靈柩未寢,大葬之期末到,你不知悲傷,不知到乾清宮吊唁,卻私自來後花園賞花玩水,居心何在?身為一國之母,沒有半點母儀的風範,卻懷有二心,難道也要母後再給你重新續上一個不成?”

  “母後,孩兒實在冤枉!孩兒只是——”

  “閉嘴,你身懷有孕,這可是同治皇上的唯一的遺孤,你不在宮內好好靜養,等待分娩之期,卻隨便走動,妄想把我那皇兒的骨血墜掉,這該妖婦不知家規與宮中禮制,用心狠毒,不加以嚴懲何以服其他宮人?”

  雪雁見慈禧太後氣得直跺腳,要懲治阿魯特皇後,嚇得不知說什麽好,急忙下跪哀求道:

  “請,請太後息怒,皇後冤枉,她在宮中養病多日實在悶得慌,奴才這才請皇後到花園散散步,奴才罪該萬死,奴才該死,請求太後饒過娘娘!”

  “大膽的奴才,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不知天高地厚,竟如此大膽插話頂撞太後,真是活得不耐煩了。”李蓮英尖聲尖氣地捏著公鴨嗓子說。

  “小李子,給我掌嘴!”

  李蓮英聽見太後發話,二話沒說,走上前去,一把把雪雁從地上提起來,朝臉砰砰就是幾下。

  “再打,看她可好多嘴了。”慈禧氣急敗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