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華初露 36 護短貪功驕帥陷功臣 承顏孝母皇帝說夢事(第2/5頁)


  張廷玉沉思了一會兒,說道:“皇上,馱馱峰軍事已了,政治安撫要隨上去。臨縣、興縣、嵐縣、隰縣這些地方偏僻,地方官胡作非為,橫征暴斂中飽私囊,說是白蓮教煽惑,其實是百姓衣食無著,無奈從賊。皇上如施以仁政,開倉放糧,後患自消。這些地方這麽多盜戶,一個不慎,就會出亂子。按諱盜罪,將臨、興、嵐三縣縣令革職回籍,著太原撥三十萬石糧賑濟當地窮民。有了飯吃,即使歹人勸誘,百姓也是不肯造反的。”

  “實在是老成謀國之見!”乾隆高興得眼中放光,回身上炕欣然提筆,便在傅恒折子上疾書諭旨,口中說道:“張廣泗就不再追究了。他的折子留中不發。將來述職時,朕與他好好談談,一會兒你們陪朕見老佛爺,說說這事,老人家不定多高興呢!”

  說到陪皇帝禮佛浴佛,三個大臣便都默然。清朝開國至今歷傳四代,自順治的母親博爾吉濟特氏起,後宮後妃幾乎全都崇佛信佛,皇帝裏頭順治和雍正也都是信佛的。偏是這兩個信佛的皇帝都“大行”得不明不白。張廷王是儒學大師,鄂爾泰和訥親雖是滿人,漢學也都有極深的造詣,對這档子事他們三人都是打心眼裏不贊成。但乾隆從母禮佛又是“盡孝”,因而都頗覺躊躇。怔了半晌。訥親才道:“奴才在軍機處當值,臨時進來奏事,皇上沒有別的旨意,奴才還得回去,不敢誤了國事。”鄂爾泰也道:“方才皇上旨意,那幾個縣要賑濟,原縣令要摘印,吏部要選幾個能員補缺。這些事奴才得和吏部、戶部會商一下,明兒遞牌子回奏皇上。”張廷玉也笑道:“皇上,奴才老了,腰腿硬。皇上是今世佛,尚且憐恤奴才這把子老骨頭,上殿不行九跪九叩大禮。那些個來世生佛,陶身瓷胎,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體不動、五官不正、六親不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九)坐不動,十分無用,奴才不但不信,也實在躬不下這個腰,求皇上兔了奴才這場罪受。”

  “好嘛。”乾隆聽得“撲哧”一笑,“說到禮佛,真有點眾叛親離的味道了。牛不喝水強按頭,朕也不強人所難。其實呢,朕自己也不信佛,老佛爺是人老愛熱鬧,想把功德做大一點,要拉朕帶上你們一道兒去。你們有的‘有事’,有的‘有病’,朕也好向她老人家交待了。不過你們替朕想個主意,老佛爺到鐘粹宮必定要跪著洗佛的。朕到時候是跪著是站著?”

  三個大臣一聽都笑了。訥親說道:“這個好辦,主子面向太後,太後行禮主子不要動。等太後佛事畢,主子再給太後行大禮,盡了母子情份,太後也不會挑皇上禮兒的。乾隆無可奈何地一擺手,笑道:“你們跪安去吧!”

  待三人魚貫退出養心殿,乾隆便除掉了朝服。其實在養心殿接見親近大臣,皇帝用不著身穿朝服的。他原想圖母親個高興,帶上上書房和軍機處大臣一道兒進去參拜一下觀音菩薩。如今大家不奉詔,穿這一身就覺得不倫不類,於是只穿了裏邊的駝色緞袍,系了臥龍袋,將一件石青套扣背心套在外邊,移步出了養心殿。剛出垂花門,便見允祿、允餓、弘晝、弘皙、弘曉一大幹叔叔兄弟已等在門口。他們也是奉了懿旨,陪皇上一道兒去慈寧宮見太後的。這群人無不朝服朝珠全掛子禮服,見皇帝這身打扮出來,不禁都面面相覷,只好一齊跪下請安。

  “罷了吧。”乾隆微笑道,“隨朕去慈寧宮給老佛爺請個安。共祝佛菩薩保柏她老人家福壽安康。信佛的可以隨她去行浴佛禮,有差事或有別的事的可以自便。”允祿聽乾隆口氣,和內務府傳旨“王公大臣宗室親貴一律隨皇上去陪太後進香禮佛”大不一樣,心中詫異。正要問時,乾隆已經步行前走,眾人只好隨著來到慈寧宮。

  慈寧宮已是滿院的宮眷命婦。院裏的銅鶴、銅龜、銅鼎裏焚著百合香。這群婦女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卻也沒有站班,誥命們平日有相好的,聚在一處說悄悄話。有的虔誠,拿了大把的香往禦爐裏添,有不愛交際的獨自站著若有所思,有心事的漫步徘徊,沒見過皇帝的想瞻仰天顏,繞著圈子偷眼看著垂花門。除了極少幾個有頭臉的命婦在殿中幫著太後安排香裱,和皇後、貴妃陪太後說話。乾隆一進垂花門便笑道:“這是到了西王母的瑤池了,這麽多的仙子!”這些貴婦人們見皇帝進來,後頭還跟著幾位王爺,就地俯伏,鶯聲燕語參差不齊地說道:“奴婢們給主子請安!”

  “好,好,都起來!今兒不論國禮。”乾隆手執泥金湘妃竹扇揮了揮,隨和地微笑道:“佛法平等,我們都是燒香人嘛!”眾人這才都紛紛起身,乾隆一邊向殿中走,用目光搜尋著棠兒,卻沒看見,料是沒來,不禁有些掃興。一轉眼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命婦兀自跪在銅龜前,一點一點地添香,卻是翠兒,乾隆便走過去,輕聲道:“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