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亂起蕭墻 三八、趁邊亂太子私調兵 察秋毫皇上施君威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阿哥黨的幾個重要人物聚集在白雲觀裏,等候著暗殺胤祥的消息。卻不料,暗藏在胤祥府裏當二管家的賈平,氣急敗壞地跑來報信說,十三爺平安無恙,紫姑卻自殺身亡了。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把哥幾個全都打懵了。老八命令賈平立刻回去,他自己卻陷入了沉思。

  老十四陰沉地說:“八哥,小弟有個主意,咱們給他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突然停下了。老八看了一下老十四那猙獰的面孔,催促著:“說呀,十四弟,說出來大家商量嘛。”

  “好。今日父皇命我管理兵部,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依我說,幹脆,發兵符調兵入京,來一次玄武門兵變,一勺子燴了他們,扶八哥登基!”

  一言既出,滿座震驚。一勺子燴,那不是把康熙皇上也包括進去了嗎?老九顫聲問道:

  “十四弟,你剛到兵部,有這把握嗎?九城兵馬司,趙逢春的善撲營,還有隆科多的人馬和大內侍衛,都能聽你的調遣嗎?”

  老八搖頭苦笑著說:“十四弟呀,你想過沒有,弑君謀位是個什麽名聲。真要這樣,你來當皇上好了,我老八決不會幹。”

  老十四胸有成竹:“哎,八哥、九哥,你們的擔心都是多余的。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賊。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世誰說什麽了?我已經盤算好了,京師附近,忠於皇上的部隊,約有一萬人。隆科多雖掌握了兩萬人馬,可是他腳踩兩只船,咱們可以爭取他按兵不動。西山銳健營是咱們的人,加上咱哥們幾個府裏的親兵侍衛,少說也有八千以上。我以兵部名義發下虎符,詐稱京城有人叛亂,把銳健營調進來,清君側,除叛逆。兵貴神速,只要先走一招,封了養心殿和毓慶宮,挾天子以令諸侯,誰敢說半個不字?!再說,咱們也用不著弑君。老爺子坐江山五十年了,也該讓位去當太上皇了。”

  老十四正在興致勃勃地往下說,卻不防老八一拍桌子,低聲呵斥道:

  “住口!你昏了頭嗎?父皇執掌江山幾十年,你這點小算盤能瞞過他的眼睛嗎?武丹來北京是幹什麽的?包括你剛才說的那個銳健營,你算算,那裏參將以上的人,有多少是武丹的老部下,能那麽順當地聽你調遣嗎?!十四弟呀,你太莽撞了。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你們不能輕舉妄動啊!”

  老十四傻眼了:“那,那,八哥,你說,該怎麽辦呢?”

  老八深謀遠慮地說:“好辦。皇上不是讓你去管兵部嗎?你就認真地管起來,管得像樣一點,讓父皇看著高興。這樣,一旦邊疆有事,老人家就會把軍權交給你。手中有了十萬八旗子弟,你想想,那是個什麽場面啊!九弟,十四弟,你們的眼光放長遠些,度量也要放大些。第一步,先設法除掉太子,第二步才能說到皇位。今天在這兒說話的,只有咱們哥仨和張德明道長,話說完也就算了,決不能再提這件事。我沒有讓老十來,就是因為他的嘴不嚴實。往後一段時期裏,這白雲觀咱們也不要輕易來。道長也請多加小心。告訴你,老十三已經注意這裏了。”

  老八這話,乍聽起來似乎很隨和,可是在座的人都明白,這一番話,定下了他們今後的大政方略。除太子、爭皇位的鬥爭,已經白熱化了。興奮和壓力、沖動和憂慮,一齊湧上他們心頭。沒有人再說什麽。老八、老九、老十四默默地與老道士張德明拱手告別,走進茫茫風雪之中。

  這可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細心的讀者朋友也許會敏感地覺察到,隨著康熙的日益年邁,幾位阿哥爭奪皇權的爭鬥,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了。它已經發展到了白刃相見、你死我活了。老皇上康熙對這一切看得再清楚不過了,他之所以要啟用老十四,把兵部,河運兩大重擔放在老十四身上,就是想讓各黨、各派的人,都登登台、亮亮相。從康熙四十八年到五十二年的這段時間裏,康熙以一個封建政治家的睿智和精明,幹脆搬到暢春園裏住下,不動聲色地、冷靜地觀察著局勢,思謀著對策。

  老四胤禎,老十三胤祥,照舊聯手,在戶部、吏部和刑部辦差。這哥倆,甩開了膀子,放開手腳地大幹。他們無私無畏,幹得十分出色,順便也重用了幾個深得信任的家奴。年羹堯升任巡撫,戴鐸也果然做了道台。老十四幹得也不錯,他的方便是管著兵部,他的目的是掌握軍權。別看他是鐵杆兒的阿哥黨,可是,一旦手中有了權,有了兵,他並不想聽命於八哥。他還有自己的打算呢:怎麽,都是皇子阿哥,難道我就不能當皇上,非要去保別人不行嗎?有了這個想法,他明面上仍然是靠近老八,事事處處聽老八的指點,可暗地裏卻打著一個小算盤。所以,這幾年裏,他的差使也辦得很賣力,很認真。不論下邊官吏是何黨、何派,出了錯,他決不輕饒,立了功,也決不埋沒,很快地,便名聲鵲起,贏得了上上下下的一片贊揚。這樣一來,在朝中,形成了太子為一派,老四和老十三為一派,老十四又是一派的三足鼎立、互不相讓的局面。三派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擁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