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六回 八王爺魂歸西天去 狂書生送信大帳來(第2/4頁)



  張熙簡直看呆了。他萬萬想不到,這位說話和氣,待人親切的三阿哥,發起脾氣來,竟是這樣的怕人。這時,卻又瞧見弘時已經伏在允禩身邊,極其耐心地說著:“八叔,您嘗嘗,這是侄兒給您帶來的蛋糕。”說著,他把蛋糕分成了極小的塊兒,一點點地往允禩嘴裏送,“八叔,您覺得好吃嗎?要是您能受用,趕明天,我再給您帶來點兒。”

  “我還能有明天嗎?”允禩氣息微弱地一笑,“我的昨天和今天已經被你的父皇剝奪光了,現在我到了窮途末路,還要那個明天幹什麽?”

  “八叔……”

  “你聽著!我落到這個地步,一點兒也不後悔,也一點兒也不能原諒你的阿瑪!我們鬥了這麽多年了,誰心裏不知道誰呢?他不願我死,是怕落下個殺弟的壞名聲;我也不願意這樣地死掉,想讓他對我明正典刑,就是你剛才說的刀頭上帶著皇封的那種死法。現在我要是一死,不但自己死得不明不白,就是後世人也說不清楚。不過,我只要一死,他也別想得到清白。政局上是他贏了,可人心上是我贏了!”

  也許是允禩過於激動了,他忽然一陣痰厥,兩眼翻了上去,面色灰白如土。似乎是想嘔吐,可又吐不出來,只是張著嘴呵了好大一會兒才算鎮定住了。

  弘時走近八叔身邊說:“八叔,我已經把這裏的太醫攆出去了。下午,讓馬士科來給您瞧病。您千萬要放開心,不管好歹,萬歲總是您的哥子嘛!”

  “哼,天家父子無親情,何況他這樣的哥子?”允禩擡眼看了一下曠士臣他們說,“你們都出去!”

  弘時湊近前來問:“八叔,您有什麽話,就對侄兒說吧。”

  允禩緊緊地握著弘時的手,熱切地說:“好侄兒,你手中一定要有兵權。沒有兵,你就別想鬥得過弘歷!雍正現在已經坐穩了帝位,就是我活著,也動不了他一根汗毛。他就是在聖祖的最後時刻,讓你十三叔抓住兵權的。要是你十四叔當時不在西疆,他能有這種局面嗎?”突然,他的手松開了,他已處在了神志昏迷之中,口裏還在輕輕地說著:“天意,天意啊……”

  弘時很為八叔的話所感動,他想,雍正現在把繁重的政務交給自己,卻把兵權給了弘歷,難道他不是另有深意嗎?眼見得幾個太醫慌忙地奔了進來,他對曠士臣和張熙說:“走吧,咱們也該走了。”

  當天夜裏,這位深孚重望,一生都在威脅著雍正的、康熙皇帝的八兒子,在昏黃的燈燭下,望著窗外的冷月,結束了他的一生。一直到死,他的眼睛還是睜得大大的。他死後,許多曾經受過他恩惠的官員們,也還有人偷偷地在半夜裏為他拈香祝禱,求上天賜福給他的子孫。但他畢竟是死了,而他苦心經營了一生的那個“八爺黨”,也就隨之消失,變成了人們永久的回憶了……

  張熙目睹了八爺生前的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過了幾天,他就告別弘時三爺和曠士臣,回到了他的老家湖南永興。此時,節令已近重陽,天高氣爽,紅葉滿地,山染丹翠,水濯清波。湖南地處江南,氣候溫暖,更是竹樹繁茂,雲蒙雨灑,說不盡的初秋風光。張熙回到家裏,顧不得身子疲倦,稍事修整、把曠士臣給他的三百兩銀子,留下二百兩家用,便急急忙忙地趕去見他的老師曾靜。

  曾靜今年已是五十多歲了,他聽了張熙的經歷,興奮得臉上放光說:“好好,真不愧我教你一場,也不在你千裏奔走。賢者不以成敗論英雄,何況事情又是大有可為呢?你真算得上是位好兒郎!”

  張熙轉臉看見師母已經端著飯走進來,連忙欠身站起來接過說:“謝謝師母。”便坐下來和曾靜一齊吃飯,飯後師生又促膝暢談。張熙對曾靜說:“這次學生在北京和曠老師談過幾次,因不知老師有什麽安排,所以說得不深。三阿哥事情太忙,學生看再多呆也沒什麽益處,就告辭回鄉來了。”

  曾靜一笑說:“你是對的,何必一定要說透呢?”說著將兩本書推到張熙面前,“這是我新刻的兩本書,你拿去讀讀吧。曠士臣輔佐的是三阿哥,他學的是趙高毀秦的路;我學的是張良,走義兵揭竿而起的路子。其行不一,其心無二,如此而已。”

  張熙接過來一看,原來一本是《知新錄》,另一本是《知己錄》。便說:“察情而知己,溫故而知新!老師,您真是好見地呀!”

  曾靜拈著胡子笑著說:“其實,這還不全是老生常談嘛。《知新》這篇,我寫的是五胡亂華時的政情民情;《知己》篇則寫的是古今祥瑞災變,說的是天人感應。文章應為世人而作,我寫的同樣也是聖人的那句話:‘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