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回 遊舊址睹景生感嘆 見故人只為保平安(第5/6頁)



  南京明代故宮廢址的西北,多有一些大衙門。貢院、巡撫衙門、總督衙門等等。可是,座落在這裏的江寧織造司更是不同凡響。當年,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這裏,這就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曹寅的府第。曹家是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就當了滿族包衣奴才的。歷經幾代,才成為清初的一大望族。可是自從康熙去世,雍正登基之後,卻又被多次抄家。前一個人抄過剛走,後一個人就再次來抄。抄來抄去,這裏已是面目全非了。曹氏後代子孫們,死的死了,充軍的發配到邊疆了,剩下的七零八散,誰也不知他們遇到了什麽樣的災難。不過,這裏畢竟曾有過昔日的輝煌。因為康熙每次來住,就要重新修葺一新,所以早就是皇帝行宮的規模了。今天,鄔思道從這裏路過,也掀起轎簾來看了一看。他看到的卻是宮闕依舊,人事全非的情景,不由他不感慨萬分。

  過了江寧織造司不遠,就是李衛的那個總督衙門了。軟轎在此停住,鄔思道費了老大的力氣,才艱難地從轎子裏鉆了出來。這總督衙門的建築,也是非常壯觀的。軒敞高大的府門緊閉著。門上朱漆銅釘,銜環叮當,兩尊漢白王雕成的石獅,蹲坐在大門兩旁,注視著廣場上的過往行人。兩行衛士,列隊挺立,腰刀佩劍,目不邪視,與那白色的石獅,恰成鮮明的對照。廣場上,立著一座高約三丈有余的鐵旗杆。驕陽下舉目觀望,迎風招展、獵獵作響的帥旗上,繡著雍正皇帝禦筆親書的一行大字:

  欽命兩江總督李

  總督帥府裏大概正在議事,來的人看來還真不少。門外廣場四周,歇著無數大轎。也許是天氣已近端陽,氣悶炎熱;也許是轎夫們等得太久,閑得無事可幹。他們便東一片,西一堆地擠在一起,正在海闊天空的神聊。這情景與門前那肅殺、靜穆的氣氛比較起來,又別是一番風味。跟著鄔思道來的轎夫,不敢前去通報,卻回過頭來直看著這位先生。鄔思道沒法,只好瘸著兩腿親自走上前去。可他離大門還遠著呢,就聽一聲斷喝:“站住別動!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

  鄔思道一直等那個戈什哈來到面前,才從懷裏掏出名刺遞了過去、從從容容地說:“煩請通報,我要見你們李制軍。”

  那戈什哈拿著名刺上下端詳了好大半天說:“鳥……思道?嘿,今兒可遇上稀罕事了。這世上姓什麽的都有,我還沒見過姓鳥的呢!哎?不對呀,怎麽這個鳥還長著耳朵?這又是個什麽鳥?”他回過頭來又說,“我們大帥正在和各縣來的官員們議事。吩咐了,今日不見客。你改天再來吧。”

  鄔思道遇上了這等事,真是笑也不得,罵也罵不得了。他無可奈何地說:“好好好,今天我也算是開了眼界了。這個李衛,自己識字不多吧,還又帶出了一群睜眼瞎的兵!你再好好看看,看清楚點,那上邊寫的是個‘鳥’字嗎?不過,既然李衛有事,你就叫翠兒來接我吧,我先見見她也行。”

  “什麽,什麽?翠兒,翠兒是誰?我們這裏沒這個人!”

  鄔思道有點火了:“翠兒是誰用不著你問。你快去,把李衛的老婆給我叫出來!”

  那戈什哈見這位發了脾氣,有點慌了。可是,仔細一看,這人到底是幹什麽的呢?瞧他這身打扮,穿戴普普通通,也沒什麽特別的地方。既不像官,又不像民,更不像有錢有勢的大財主。要說特別,也就是站到人群裏邊顯得整齊修潔點罷了。再看他的風度,似貴不貴,似賤又不賤。說話到是挺文雅的,可一上火,又這麽噎人。他這裏還在猜測,鄔思道可等不及了:“哎,我說,你快點行不行,快叫你家主母出來見我。她要是說不見,我回頭就走還不行嗎?”

  戈什哈沒法,只好進去回稟主母。可他去時,慢慢騰騰,回來時卻是一路小跑。來到跟前,先十分麻利地打了個千,然後就跪下磕頭,磕完頭起身又是一個千,這才開口說話了:“爺確實身份貴重,小的得罪了,我們憲太太發了話,叫小的快快來請。因衙裏正在議事,憲太太出來不便,請您老體諒。爺這邊走,您請!”

  鄔思道暢懷大笑著說:“怎麽?我不是‘鳥先生’了吧?”說著,從懷裏掏出一錠約有五兩重的銀子扔了過去,又返身對跟他來的轎夫們說,“回家去告訴兩位太太,沒準兒,我今晚就不回去了。如果這裏能住得開,我就派人去接她們。”

  那個戈什哈見這位爺出手大方,此時他又成了向導、就更是賣力。兩人穿堂越戶,來到李衛的官衙後院。翠兒早就迎在門口,見鄔先生進來,先蹲身福了兩福,又說:“我已經派人叫他去了,先生,您這邊請!”回身又叫丫鬟:“梅香,快去取一盤冰湃葡萄來,給先生送來解暑。”說完便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等先生走過去,才緊緊地跟在後邊。看得那個戈什哈眼都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