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回 論國策君臣互贈聯 開恩科雍正寄重托(第3/4頁)



  張廷玉並不贊成雍正的處置,但他卻沒有開口。他為相多年,奉行的準則一直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皇上怎麽說,他就怎麽辦,而且一定要不走樣地辦好。聽見皇上這樣說,他便問:“皇上,這兩件要不要加急?”

  “不必,事事都加急,以後有了急事就顯不出急來了。你這就去辦吧。”

  “紮!”

  雍正回過頭來看看跪在下邊的兩個人,這才嚴肅地說:“啊,你們二位就是今科的大主考嗎?朕等你們好久了,你們是來領考題的吧?”

  張廷璐首先回答:“是。臣張廷璐叩見皇上。”

  “哦,你就是張廷璐。張廷玉是你的哥哥,對嗎?”

  “是。張廷玉是臣的六哥,我們是同一個太祖公。”

  雍正看著楊名時問:“嗯,他叫張廷璐,那麽你一定是楊名時了,你的官聲不錯呀!聽說你原先在浙江監道,離任時只帶了一船書。老百姓對你很愛戴,還給你立了一座生祠是嗎?”

  楊名時磕了個頭恭敬地回答說:“萬歲,那都是百姓父老們對臣的錯愛,臣不敢謬承皇上的誇獎。”

  “哎,官做得好,做得清,就會得到百姓們的擁戴,這也是自然的嘛。”雍正高興地說著,可是,突然他的臉色莊重了,“今天你們是來領考題的,這本來只是例行的公事。可是你們知道這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考,因此,朕還要囑咐你們幾句。你們兩人,一個是世宦門第,一個呢,是清要世家。都是官聲很好,百姓愛戴的人。如果不是這樣,朕怎肯把這麽重要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可是,你們應該知道,科考是國家的掄才大典,關乎著人才選拔、國家興旺和政治安定的大事。一定要公平取士,一定要立心為公,不能偏私。不偏私是什麽意思,你們明白嗎?”

  “臣等……明白。”

  “不,你們不明白!”雍正一聲冷笑,把他們兩個嚇得一機靈,“你們一定是覺得,只要不貪贓、不受賄,就算是公平了。不對,那離真正的公平還差得遠哪!有一些人做這事的時候,並沒有給舉子們要錢、要賄賂。誰最窮,他們就取誰。從表面上看,他們這樣做似乎是很公平。其實,他們這是放長線釣大魚。你不是現在沒錢嗎,我不要你的錢。可是,我把你取中了,你總得感激我吧,你總得報效我吧。朕知道,你們一旦取了某人,就是他們的座師了。他們以後遇上了事,或者有了好的差事,能夠青雲直上了,總得對你們感恩戴德吧。這樣,他們就要處處、事事聽你們的話,也就會和你們結成朋黨。瞧,這就是取名於前而收利於後。這是另一種偏私,你們知道嗎?”

  聽到這裏,楊名時可真害怕了。他早就聽說皇上最愛挑剔,最愛在雞蛋裏面挑骨頭。現在聽皇上這麽一說,他可真的領教了。

  雍正皇帝繼續說:“朕剛才說的是不要存私心,一點私心都不能有。至於科場舞弊,收受賄賂等等,那是用不著朕說的。因為有國家的律條在,誰幹了這事,誰就要受到國法的制裁。朕就是想寬容,也是不能的。你們可能都聽說過康熙三十三年南京科考的舞弊案。當時有幾百舉子擡著財神沖進貢院要打考官,以致轟動了全國。現在你們是在北京考試,朕希望你們不要也鬧出這類事情來。一旦讓朕發現了什麽不規的行為,朕就是想恕你們,恐怕國法也不能容忍。你們聽清了嗎?”

  雍正這話說得雖然很平靜,可是,張廷璐和楊名時都聽得心驚膽戰。倆人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伏在那裏不敢擡頭,也不敢說話。

  雍正皇上站起身來,走到殿角的一個金漆大櫃前。張廷璐和楊名時偷眼瞧時,只見皇上從懷裏掏出鑰匙來打開櫃門,拿出一個封得嚴嚴實實的烤漆小筒,又邁著緩慢的步子走了過來:“張廷璐、楊名時,你們擡起頭來!”

  “紮。”

  “朕告訴你們,這裏面裝著的就是今科的考題,朕現在鄭重地交給你們。從康熙四十二年以後,科場試題屢屢泄漏,都成了頑症了。這讓人不解,也讓人氣憤。今科的試題,是朕親自寫好,親自密封,現在又親手交給你們的。想不想提前拆看,要不要你們的腦袋,都在你們自己了。朕再交代一次,朕對這次科考寄於了極大的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地幹,要為朕取幾個像樣的人才來。你們想必知道,朕說話從來是只說一遍的。沒聽清楚,現在問還來得及,錯過了這個機會,辜負了朕的期望,朕就要對你們繩之以法!到那時,你們可不要說朕是不教而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