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衣亭

初看這剝衣亭,以為是奈河邊上為魂靈們脫衣方便而好心設置的一個遮風避雨的亭子。但一個“剝”字卻讓人疑惑,什麽剝奪、剝削、剝取、盤剝之類,都是以一方強加於他方的,所以這剝衣不會是讓自己從容地寬衣解帶,倒像是屠戶的剝皮了。但顯而易見的是,這剝衣亭肯定是從奈河邊上搬來的。

亡魂進入冥府之前要脫掉衣服,此說最早見於唐人張讀《宣室志》,已經見於前面“奈河”一節。其緣由不可考究,或許是人生一世,就要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吧。可是人死之後進入冥世的本來只是魂靈,人有魂而衣服卻沒有魂,從他脫殼的那一刹那,這魂靈本來就應該是赤條條了吧。但不管怎樣,民間就有過這麽一種渡奈河之前要脫光的說法,而正是此說,後來到清代就演變成冥府中的“剝衣亭”。至於人間監獄中入獄之始就要脫去衣服換上囚衣,也未嘗不可作為剝衣亭的興建緣由。清人程趾祥《此中人語》卷二“吳某”條:

鬼卒導吳遊十殿,威風凜凜,固不待言,而奈河橋、剝衣亭、望鄉台等多寓目焉。

清人梁恭辰《北東園筆錄續編》卷四“冥遊確記”所記較詳:

見中庭堆衣如山,旁人謂此剝衣亭也,臨終衣服如系僭越,不論有罪無罪,至此必剝去。

此處所說剝衣,似乎已經經過了改造,即不論有罪無罪,只要所穿的衣服超過本人身份的,就要剝去。可是按照冥府的往例,它是虜囚的衙門,不是朝廷的接待站,應該只問鬼魂的罪福,不管他是什麽皇親國戚還是平頭百姓的。當然這裏的意義在於糾正喪葬風俗的僭奢。

清人小說《青樓夢》第三十四回又有另一種說法,剝衣的目的是為了要給有罪的鬼魂披上獸皮:

……至一頂仙橋,卻是十分開闊,見居中一亭,有許多人在那邊。挹香近前一看,見眾人擁著一個女子,在那裏洗剝衣服,頃刻身上剝得赤條條一無所有。挹香見了,忽然大怒道:“陰間如此無禮的,為何好端端將人家女子剝得如此地位?”鬼卒道:“此名剝衣亭。凡婦人陽間不孝父母,都要剝下衣服,令他改頭換面,去為畜類。”鬼卒一面說時,見那女子扒在地上,一鬼將一張羔羊皮替他披上,俄頃人頭畜體,啼哭哀哀。又一鬼將一個鐵鑄羊面印子往那女子面上一印,只聽得幾聲羊叫,面目已非。

不管是人還是亡魂,被剝得赤條條的去過堂,想起來也是不雅,所以在一些地方的喪俗中就要加上一條。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編“湖州問俗談”中有剝衣亭一節:

凡人死後,俗意須經過此亭。若不預告說明,必受惡鬼所剝。故於臨終穿衣時,家屬婦女,對死者亦誦杜撰經數句曰:“爾件衣裳那裏來,我件衣裳家裏來。文武織補太監裁,觀音娘娘開領做組襻,彌勒穿去不回來。”隨穿隨念,以為死者免遭剝衣也。

還有一典不可不說,就是章回小說中寫山大王的山寨,也都設有剝衣亭(如清人錢彩《說嶽全傳》第三十三回),就是動不動把“牛子”開膛取心的所在,不知是不是從地獄中得到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