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亞喀巴(第2/2頁)

眼下我們的司機駛離了通往亞喀巴城內的公路,沿著全線向埃拉特傾斜的海岸飛快西馳。這個阿拉伯愛國者是不是以為,他依靠著征召起這麽一支盎格魯——撒克遜乘客組成的五人軍——包括兩個女人,而三個男人中有一個都超過67歲了——就能強行攻下以色列呢?不過,他的目的地不是埃拉特,是貼著停火線約旦這邊的英國陸軍軍士餐廳。數百名健壯的年輕人在海裏沖浪嬉水,而我手裏端著盤子,在排隊等著拿三明治和艾爾索普牌淡啤酒。這片英軍海濱浴場同布裏德靈頓和莫克姆灣一樣平靜安寧。

亞喀巴得名自城外第一道阿拉伯陸岬上的陡峭通道,從埃及前往麥加的朝覲者在海灣口拐彎後必須爬上此處。我腳下的這片沙灘,雖是南海(5)的盡頭,卻不是給世界劃下那道從肯尼亞延伸到巴勒斯坦長長傷疤的大裂谷的終點。

————————————————————

(1) 西克小道(Syk)又作賽格小道(Sig),在陡峭的懸崖夾縫之間蜿蜒一公裏,遊客需步行走過才能看見佩特拉眾多著名景觀。

(2) 艾因穆薩(Ain Musa),意為“摩西活泉”或“摩西之井”,位於約旦南部馬安附近的小鎮。

(3) 普洛斯彼羅(Prospero),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中呼風喚雨會法術的主人公。

(4) 今法老王島。

(5) 指地中海,因其位於歐洲南方,故稱之為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