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浩蘭和德魯茲山(第2/2頁)

舍赫巴本地擁有的資源,得以維系其從天而降的顯赫地位:一片蜿蜒起伏的蔥翠谷地,麥田毗連著谷底的溪流,葡萄園和果樹林則位於滿是石頭的小山坡上;而蓋奈瓦特則是另一番景象,險峻地延伸上深谷的山脊,就在德魯茲山當中。生活在納巴泰卡納薩的人民是如何以玄武巖巨石堆的產物為材料,成功地將音樂廳和水神廟建造在傾瀉如注的溪流盡頭的呢?隨著羅馬人鋪的卵石路把你的雙腳帶往這一陡峭城市的最高點(如今是德魯茲教派的一個村莊),你準會為占據山頂的三座建築那般雄渾的氣象而驚嘆不已:三座建築分別是一座龐大的異教神廟和兩座基督教大教堂。我前天乘坐的帶來意外收獲的航班在飛越德魯茲山過程中,給了我揭開謎底的一條線索。漫山遍野,巨石堆之間的間隙都得到了開墾耕種,直到雪線(7)為止(在山區東面,4月13日這天還有斑斑點點的積雪未化)。人類的勤勉勞作能創造出何等的奇跡啊!不過,人類的愚蠢行為也能給他最卓越的成就帶來何等的浩劫啊!

————————————————————

(1) 1956年以色列入侵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並迅速向蘇伊士運河區推進,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英法兩國借口調停無效隔天入侵埃及,試圖奪取蘇伊士運河並推翻納塞爾政權。

(2) 現代也譯作國王公路(King's Highway),典出《聖經·舊約》“民數記”第二十章十七節,摩西求以東王允許他們過境:“求你容我們從你的地經過,我們不走田間和葡萄園,也不喝井裏的水,只走大道(原文作“王道”),不偏左右,直到過了你的境界。”

(3)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T.E.Lawrence,1888—1935),也稱“阿拉伯的勞倫斯”,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起義中擔任英國聯絡官,爭取阿拉伯獨立事業而聞名於世。

(4) 薩拉丁(Saladin,約1138—1193),阿拉伯民族英雄,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位蘇丹,因在阿拉伯人抗擊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表現出卓越的領袖作為、騎士風度、軍事才能而聞名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

(5) 即阿拉伯人菲利普(Philip the Arab,204—249)羅馬帝國皇帝,244年至249年統治羅馬帝國,因出生在阿拉伯行省而被稱為阿拉伯人菲利普。

(6) 舍赫巴在古典時代被稱為菲利普波利斯,意為菲利普的城市。

(7) 多年積雪區的最低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