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角力次大陸

對於經由南美和南亞環遊世界的歷史學家而言,印度是旅行途中最至關重要、最耐人尋味的國家。之所以至關重要,首先是因為印度的人口規模,除中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在一個國家容納了如此眾多的人。作為人類整體族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人民舉足輕重,他們的命運便是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

印度之所以至關重要,還因為它是承載了世上絕大部分農民的三大國家之一——另外兩國為中國和俄羅斯。要是將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和東歐的農民也一並納入統計,當今世界農民加起來,仍然達到了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這意味著農民的前景將對人類的未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對農民來說,關鍵問題在於他們要如何面對工業革命變戲法般突然帶入現實世界的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下這個時代,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無一例外,都在積極嘗試推進農民現代化的運動;不過印度的實踐,其至關重要和耐人尋味之處無可匹敵,因為三個農民大國中,惟獨印度是在自由方針指導下推行了這場運動。另一方面,印度選擇的是道阻且長的緩慢方式,試圖就農民的保守思想觀念進行勸導,讓他們認識到現代化的種種優點,從而水到渠成地自願選擇加入現代化的進程。對於“自由世界”,這顯然是一項無比重要的大事,這場英勇果敢、富於想象的印度實驗應該獲得成功才是。

印度成為歷史學家關注的焦點,也基於許多其他方面的充分理由。當今印度正在根據語言分界線進行重劃內部邊界的試驗。印度會成功地完成這項試驗,又不招致東歐式的悲劇命運嗎?印度奉行的試圖說服俄羅斯和美國放棄對立,實現共存共處的國際政策會獲得成功嗎?既然這是防範使用核子武器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唯一可行的解決之道,和人類切身狀況息息相關,印度致力和平的政策不應該失敗。總之,不論成敗,當代歷史學家大有興趣前來或多或少地親眼見證一番。

不過,歷史學家的興趣當然不囿於當代事件。整部過去的歷史同樣也是他的研究領域;自文明發端以來的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曾在印度的土壤上發生過。從頂端一角的日本到另一端上的英倫諸島,在橫踞整個舊世界的文明花彩雕飾上,印度占據了中心位置。因此,次大陸的戰略地理、政治地理和經濟地理——出於這些考量,還包括巴基斯坦的——是歷史學家的興趣之源。他希望親眼看一看,這片土地是何種狀態,風景又是何等模樣。

透過其道路狀況,印度的本質展現無余。印度的道路從不曾空曠,也不會乏味。總是有著慢速行進的交通行列,徐徐緩緩地向前流動:行人、牛車,成群的綿羊、山羊,結隊的猴子,鄉村公共汽車(劃時代的力量)不再由閹牛來拉動,而是內燃機來驅動,偶爾會有運貨汽車,還有不那麽常見的大象。三四千年的景象都從容不迫地在路上並行不悖,甚至不總是前行;他們會在路邊停下來露宿,也不給閹牛卸軛,車夫就那麽舒坦地睡在輪下。在印度南方,車輪大如火車頭的驅動輪;在印度斯坦,車輪不但小,還帶有笨拙的厚邊輪輞;在上信德,車輪是實心的,挖出四個孔以減輕自身重量,而且轉動的木制車軸吱吱嘎嘎,儼然是行走土耳其的旅人所熟悉的調子。在下信德則是另一回事,又出現了輪輻,車輪小而考究。牛車是個趣味無窮的研究對象,同時又意義重大,因為迄今為止它必然還是世界上最普遍常見的輪裝工具。相比之下,世界上汽車和機車加起來的總和也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在印度的道路上,你會遇見世間古老的農民,依然沿襲著古老的生活方式。重新讀一讀吉蔔林在《基姆》一書中關於主幹道(1)上生活的描述,你就會明白怎麽回事了。

不過,唉,對西方旅行者來說,轉眼之間,所有的印度道路並不通往印度人民居住的那75萬村莊,而是回到紮根於印度土地上的西方世界。遊覽於鄉間,已經是對好奇遊客的一種縱容,斷然不可大方濫施。看過印度一兩天以後,遊客就被彬彬有禮但又堅定不移地領回了英國人建造的駐地或工廠:拉瓦爾品第或者班加羅爾、加爾各答、馬德拉斯或者孟買。在加爾各答,你還不算太脫離了印度,盡管假如你將視線保持在二樓朝上,加爾各答看似皮姆利科(2),但只要朝街面一瞥,則又把化身為牛的印度給召回來了。不過,在孟買,市政當局想方設法將牛都驅趕到了郊外,你發現自己身陷現代世界一大標準化的超級城市之中。孟買到處都是饒有興味的人,全球多數商業機構在此有業務,可是同利物浦或者紐約沒什麽兩樣。透過你舒服得過頭的賓館窗戶,越過分隔兩端的海洋,你渴切地望著西高止山煙霧繚繞的輪廓。在山巔的那一邊是馬哈拉施特拉,但那個原汁原味的印度是那麽遙遠,在它和孟買島之間仿佛隔著一整個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