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哈米爾卡與漢尼拔(第6/9頁)

漢尼拔至埃布羅

不錯,大部分軍隊與艦隊最後終於備妥遠征非洲了,而第二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受命率兵至埃布羅河;但他不慌不忙,而當波河一帶叛亂,他又把準備登船的軍隊轉用到此處,西班牙遠征軍則重新整備。因此,漢尼拔在埃布羅雖然遭遇頑抗,卻僅系出自當地人,而由於在那時,對漢尼拔而言,時間比將士的生命更為珍貴,在經過數月的奮戰,損失了他四分之一的人員後,他乃越過這個位置,到達比利牛斯山。羅馬在西班牙的同盟會遭受這第二度犧牲,是易於料見的,正如羅馬的拖延本可易於避免;不僅如此,如果羅馬軍能夠及時登陸西班牙,漢尼拔的意大利遠征可能都要因之改變,而在公元前218年春,羅馬必已看出漢尼拔遠征意大利的企圖。漢尼拔無意犧牲他西班牙的“王國”,到意大利做亡命之徒。他用在攻取薩貢托與制伏加泰羅尼亞的時間,他為了占領埃布羅與比利牛斯山之間新得的領土所留下的兵數,足可證明,設若羅馬派兵與他爭奪西班牙,他絕不會放棄;而羅馬人即使能夠把他的出發時間拖住幾個星期(這是重點),冬寒就會在漢尼拔到達阿爾卑斯之前將隘口封鎖,而非洲的遠征軍則只能自退。

漢尼拔至高盧 西庇阿在馬西利亞 強渡隆河

到達比利牛斯,漢尼拔將部分軍隊遣回家鄉;這是他最初的計劃之一,以便讓士兵相信將軍對成功的信心,並反駁士兵心中的預感,謂此次遠征得以回歸者少。漢尼拔帶著五萬步兵、九千騎兵——都是能征善戰的精選之士——越過比利牛斯山,未遭遇困難,然後沿納博訥與尼姆的海岸通過凱爾特人區;這個區域之所以向漢尼拔開放,部分是由原先的協議,部分是由迦太基人的黃金,部分則由武力。一直到七月底,他們到了阿維尼翁對面的隆河時,才遭遇到顯然在等待他們的頑強抵抗。原來,執政官西庇阿在遠征西班牙途中,登陸馬西利亞(約六月底)後,得知發兵太遲,漢尼拔不僅已越過埃布羅,而且也越過了比利牛斯。在了解這個情勢之後——或許這是羅馬人第一次明白漢尼拔的動向與目的——執政官當即放下西班牙遠征,而決意跟那邊受馬西利亞影響——因之也受羅馬人影響——的凱爾特人取得聯系,於隆河迎戰腓尼基人,阻止他們過河入侵意大利。幸運的是,漢尼拔打算渡河的地段,那時對岸的凱爾特部隊不多,而西庇阿統率的兩萬兩千步兵、兩千騎兵則仍滯留在馬西利亞,尚在四日順河而下的路程之外。高盧部隊的傳令兵立即通知他,漢尼拔的目的是在此地敵軍眾目睽睽之下,西庇阿抵達之前,將他的千萬人馬與大象運過急流;但他一條船都沒有。他當即下令,將附近隆河所有航運業者的船只一律買下,不計代價,不足者,伐木為筏,以便大軍得在一日之內渡河完畢。準備期間,由波米爾卡之子漢諾率一支強大分遣隊,以急行軍向隆河上流搶進,尋得適合地點渡河;在阿維尼翁上流兩日行程的距離,他們找到了這樣的地方,竟無防禦。他們於此急速造筏過河,以便至對岸襲擊高盧背部,因為高盧人已傾巢而動,以阻止漢尼拔主力軍渡河。漢尼拔抵達隆河的第五日,漢諾出發的第三日,清晨,約定的、而漢尼拔焦急等待著的信號煙火從對岸上升了。當高盧人看到敵人的船隊開始行動,因而急忙占領河岸時,卻發現他們的營房突然大火沖天,驚慌之下,既不能抵擋攻擊,又不能阻止渡河,乃潰散而去。

同時,西庇阿在馬西利亞仍在召開軍事會議,以商討占領隆河津渡的適當計策,而即使凱爾特領袖的急訊傳到,亦竟不為所動。他不相信他們的情報,只派了一支弱勢騎兵至隆河左岸勘察。後者發現漢尼拔大軍已全部渡至該岸,並將此岸占領,以保護唯一仍在右岸的象隊渡河;羅馬騎兵為了完成勘察任務,在阿維尼翁附近跟迦太基人的幾個中隊略戰幾回合——此次戰爭中羅馬與迦太基軍的第一次遭遇戰——之後,即急返司令部報告。現在,西庇阿於急亂之下全軍趕向阿維尼翁;但當他到達,連掩護象隊過河的迦太基騎兵都已離去三日;這位羅馬將軍,別無他法,只得帶著疲憊的大軍與不大好的信譽返回馬西利亞,一邊辱罵迦太基軍的“聞風喪膽”。這樣,羅馬人第三度純由掉以輕心而背棄了他們的盟友,又失去重要的防衛陣線;尤有甚者,他們從錯誤的怠慢突然轉變為錯誤的急亂,把幾天前若做會有把握得多的事拿到幾天後去做,卻根本不顧及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因而失去了彌補錯誤的機會。當漢尼拔已經到達隆河的凱爾特人這一邊,便再也無法阻止他到達阿爾卑斯了;但如果西庇阿在接到最初的情報後當即整軍前往意大利——經由熱那亞前去,只需七天——同波河河谷軍力較弱的部隊會合,則至少可以讓敵人遭到可畏的接待。但他不僅在阿維尼翁之行浪費了寶貴時間,而且——盡管在別的方面他相當能幹——他既缺乏政治勇氣,又缺少軍事眼光,不能隨形勢的改變而變換其進軍目標。他要他的兄弟格奈烏斯率領主力前往西班牙,自己則帶少數部隊前往比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