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哈米爾卡與漢尼拔(第5/9頁)

攻擊之法

但如何能得以攻擊意大利本土?由陸路或海路,他都可能到達意大利半島;但這計劃若不僅於孤注一擲,而是具有戰略目標的軍事遠征,則務須有比西班牙或非洲更接近意大利的基地。漢尼拔不能信賴艦隊或設防過的港口,因為羅馬現在是海上霸主。意大利聯盟的領土也不大可能會提供可靠的據點。在非常不同的時期,在沒有希臘的同情下,羅馬曾抵擋住皮拉斯的震撼;因此,現在在迦太基將軍出現之際,它也不可能粉碎;入侵軍在羅馬堡壘與鞏固的聯邦網之下必然退無死所。漢尼拔唯一可能找到的同盟是利古裏亞人與凱爾特人,這正像拿破侖在進攻俄羅斯時唯有波蘭可與之同盟一樣。這些為求獨立而爭戰未了的部落仍在創痛之中,他們既與意大利人在種族上有別,又感到羅馬的連鎖堡壘與大道——這兩者目前就已將近將他們包圍——威脅到他們的生存,自然會把腓尼基軍視為他們的拯救者(腓尼基軍中凱爾特人為數不少),因之可以作為腓尼基軍的支持者,可以供應物資與兵源。跟波伊人與因蘇布雷人的正式協約已簽訂,後者負責派向導接應迦太基軍,並在同血緣的各部族間為他們求取良好的接待與沿途的供應,一旦登上意大利本土,立即合攻羅馬。總之,羅馬與東方諸國的關系使得迦太基人踏入了同一地區。以塞拉西亞之役的勝利而重拾其伯羅奔尼撒半島主權的馬其頓,處於與羅馬不合的狀態;赫瓦爾的德米特裏厄斯,本與羅馬同盟,而後改投馬其頓;因而被羅馬奪去王位,現在以流亡者身份住在馬其頓的宮廷,羅馬欲索取其人,馬其頓則予以拒絕。如果從瓜達爾基維爾河至卡拉蘇河有一個地方可以結成聯軍以對抗共同的敵人,那個地方便是波河區域。因此,樣樣條件都將漢尼拔引向意大利北部;而他父親顯然早就選中此地,因為公元前230年,當羅馬人到這一帶的時候,曾大為吃驚地發現過迦太基的勘察隊。

漢尼拔寧選陸路而不選水路,原因就不那麽明顯;因為羅馬的海上霸權和其與馬西利亞的同盟,都不足以阻止他們由熱那亞登陸,這一點不但顯然,而且由繼後的事實可以證明。史學權威們未能為我們提出充分資料或解釋,而只憑猜測又嫌不足。漢尼拔必須要在兩個危途之間做一選擇。或許他認為海路有自然的風險與難以預料的海戰,不若陸路確定,因為波伊人與因蘇布雷人的擔保是毫無可疑的;更且,即使他登陸熱那亞,仍須翻山越嶺;但他可能並不知道翻越亞平寧山比阿爾卑斯山容易得太多。不管怎麽說,他打算采取的路途是凱爾特人的老路,憑著這條路,更多更多的人馬都曾越過阿爾卑斯:凱爾特人的同盟與解救者可能不需冒魯莽之險即能越過。

漢尼拔出發

於是,在適當的季節,漢尼拔召集他偉大遠征的部隊;步兵九萬、騎兵一萬二,其中三分之二為非洲人,三分之一為西班牙人。同去的三十七只大象,與其說是為了戰爭,不如說是為了讓高盧人振奮。漢尼拔的步兵已不像贊提帕斯的那樣,需要以象群為屏障,而漢尼拔本人也太明智,不可能隨便運用這兩刃刀,因為象群固可能用以攻擊敵人,但也可能同樣成為本軍致敗之因。將軍以此部眾,於公元前218年春,從卡塔赫納向埃布羅河進軍。將軍將他的計劃告知各個戰士,尤其是他同凱爾特人的聯系,以及此次遠征的人力物力資源及目的。因此,即使普通的士兵——長期的爭戰已使他們的軍事本能更為發達——都可以有清楚的觀念,並感覺到他們的領袖那堅強穩定的手,以堅定的信心追隨他去遙遠未知之地;那令人激蕩的演說更點燃了所有戰士的心:在這次演說中,他把國家的處境與羅馬的要求坦誠地置於他們面前,此次遠征如果失敗,他們親愛的祖國必將淪為奴隸之地,而他們所厚愛的將軍也將背負歷史的罪名。

羅馬的形勢 羅馬戰爭計劃的猶豫不決

羅馬政府,即使穩如泰山而又明智,也易於陷入貴族政府所常陷入的逆境。羅馬人或許很知道他們所希望完成的是什麽,也采取了種種步驟;但沒有一步做得對,或做得是時候。他們本可早就主宰阿爾卑斯山的門戶,擊潰凱爾特人;然而,凱爾特人仍然有可畏的力量,而阿爾卑斯的門戶仍然開放。他們本可嚴正地遵守公元前241年的和約,跟迦太基建立友誼,而如果他們不要和平,本也可以很久以前就把迦太基征服;但他們卻因攫取薩丁尼亞而破壞和約,又任迦太基養精蓄銳二十年不受幹擾。跟馬其頓維持和平不難,但他們卻為了一點小惠而背棄了友誼。在那個時候,必然缺乏一位有遠大眼光可統觀全局的政治領袖;因之做得不是太過,就是不及。現在,戰爭由敵人選擇的時間與地點發生了,而盡管他們深信軍力的優越,在行動的初期,他們還是在戰爭的目標與過程上感到惶惑。他們可以調動的戰士多達五十余萬,羅馬只有騎兵略為遜色,在比例上不及迦太基騎兵那麽多,因為他們的占十分之一,而迦太基的則占八分之一。任何經受戰亂的國家都沒有過相當於羅馬的艦隊,因為他們剛從亞德裏亞海返航的艦隊有二百二十艘五行槳的大劃船。運用這種絕對的優勢乃是不證自明之事。羅馬人早已決定戰爭應始於登陸非洲。後來事情的發展則迫使羅馬人計劃同時登陸西班牙,以免西班牙軍馳援迦太基。依照這個計劃,當漢尼拔於公元前219年年初圍攻薩貢托,因而兩方已實際開戰之際,羅馬必須在該鎮陷落之前於西班牙投下一支陸軍;但他們卻不但疏忽了榮譽,也疏忽了利益。薩貢托苦撐八個月,終歸徒然;當該鎮落入敵人之手,羅馬竟然仍未配備起登陸西班牙的兵力。然而,在埃布羅河與比利牛斯山之間的村野仍是自由的,而其間的部落不僅是羅馬的自然盟友,而且也像薩貢托人一樣,接受過羅馬使者的諾言,遭遇戰爭將火速馳援。從意大利循海路前往加泰羅尼亞不會比從卡塔赫納循陸路更遠;設若羅馬人像腓尼基人一樣,在薩貢托陷落並正式宣戰後,於四月份派兵,則漢尼拔將會在埃布羅河的戰場上與羅馬人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