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隋唐五代宗教(第3/4頁)

佛、道而外,隋、唐之世,尚有自外國傳來之宗教。曰火祅,曰摩尼、曰景、曰伊斯蘭教,而摩尼為盛。諸教事跡,皆頗湮晦。近人陳垣,撰《火祅教入中國考》《摩尼教入中國考》,於此二教之事跡,搜考頗詳,並略及於景教。惟伊斯蘭教之事跡,則尚甚湮晦耳。今略述今所能考見者如下:

火祅,即南北朝時之胡天。《通典·職官典》:視流內有薩寶、正五品。薩寶府祅正;從七品。視流外有薩寶府祅祝、勛品。薩寶率府、四品。薩寶府史五品。諸官。《注》雲:“武德四年(621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群胡奉祀,取火咒詛。”《舊書·職官志》雲:視流內、視流外諸品,開元初一切罷之,惟有薩寶祅正、祅祝、府史,蓋為此教而特存之者也。《新書·百官志》祠部職雲:“兩京及磧西諸州火祅,歲再祀而禁民祈祭。”唐韋述所撰《兩京新記》久佚,日本《佚存叢書》刊其第三卷。據所記,則西京火祅祠有四:一在布政坊,一在醴泉坊,一在普寧坊,其一佚焉。據宋敏求《長安志》卷七所引補之,則在靖恭坊也。敏求又有《河南志》,亦久佚。清嘉慶間,徐松因纂《全唐文》,於《永樂大典》中得《河南志圖》,證以《玉海》所引,《禁扁》所載,知是敏求舊帙。乃輟集他書,成《唐兩京城坊考》。此亦足補《宋志》之亡。據所考,則東都會節坊、立德坊皆有祅祠。又據張《朝野僉載》,《四庫全書》本。知東都南市西坊亦有祅祠,又涼州有祅神祠。而涼州祆神祠,亦見敦煌唐寫本《圖經》殘卷。皆足與《新志》之言相證。而《兩京新志》布政坊祅祠下《注》雲“武德四年(621年)立”,又足與《通典》之言相證也。火祆不傳教,亦不翻經,又稱祠,間稱廟,而不稱寺,蓋中國人無信者,特胡人自奉其所信而已。皆據陳氏《火祆教入中國考》。其詳當考原文。

摩尼教則異是。《佛祖統紀》卷三十九雲:“延載元年(694年),波斯國人拂多誕持《二宗經》偽教來朝。”《二宗經》者,摩尼教經名。拂多誕其教中職司,李肇《國史補》所謂小摩尼也。此為摩尼教入中國之始。《冊府元龜》卷一百九十七雲:開元七年(719年),吐火羅國支汗那王帝賒上表獻解天文人大慕阇。其人智慧幽深,問無不知。伏乞天恩,喚取慕阇,親問臣等事意及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藝能。望請令其供奉。並置一法堂,依本教供養。慕阇亦其教職司之名,《國史補》所謂大摩尼也。《通典》薩寶府《注》,於火祆外兼及他外教事。其述摩尼事雲:“開元二十年七月,敕末摩尼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以其西胡等既是鄉法,當身自行,不須科罪。”則其教甫入中國,即從事傳布,而中國則禁止之。此亦猶佛教初傳來時,不許華人剃度耳,見下節。當時火祅亦不傳教,非獨歧視摩尼也。然中葉後,摩尼挾回紇之勢而來,中國遂不能禁。《僧史略》卷下雲:“大歷三年六月,敕回紇置寺,宜賜額大雲光明之寺。”《佛祖統紀》卷四十一紀此事雲:“敕回紇奉末尼者建大雲光明寺。”則“大雲光明”為摩尼教之寺無疑。而《新書·常袞傳》雲“始回紇有戰功者,得留京師,後乃創邸第、佛祠”,雲佛祠者,《九姓回鶻可汗碑》雲:“往者無識,謂鬼為佛,今已悟真,不可復事”,似摩尼自稱真佛,故開元敕斥其妄稱佛教。然則稱大雲光明寺為佛祠,疑當時流俗自有此語,紀載者從而書之,子京遂未改正也。《僧史略》又雲:“大歷六年正月,又敕荊、越、洪等州各置大雲光明寺一所。”《佛祖統紀》則雲:“回紇請於荊、揚、洪、越等州置大雲光明寺。”疑《僧史略》奪揚字。建寺及於江域者,摩尼本行於西域,回紇之入中國,亦嘗與賈胡偕,疑寺亦隨其足跡之所至,非其教之傳布,如是其速也。《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九雲:“貞元十二年(796年),回鶻又遣摩尼八人至。”雲又,明非初至。《舊書·德宗紀》:貞元十五年四月,“以久旱,命陰陽人法術祈雨”。《唐會要》卷四十九《摩尼寺》條雲:“以久旱令摩尼師祈雨。”知陰陽人即摩尼師,久自通於政府,而兩《書·回紇傳》皆謂其元和初以摩尼至。《通鑒》亦於元和元年(806年)書雲:“是歲回鶻入貢,始以摩尼偕來,於中國置寺處之”;明其所據皆同,而其說實誤也。《冊

府元龜》卷九百九十九雲:“元和二年(807年),回鶻使者請於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許之。”《舊書·本紀》同,惟無使者及三所字。《舊書·回紇傳》:“元和八年十二月二日,宴歸國回鶻、摩尼八人,令至中書見宰官。先是回鶻請和親,憲宗使有司計之,禮費約五百萬貫。方內有誅討,未任其親。以摩尼為回鶻信奉,故使宰臣言其不可。”然後卒許其和親,至長慶元年(821年),“回鶻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焉。摩尼在回紇中之權勢可見。《傳》又雲:其“歲往來西市,商賈頗與囊橐為奸”。中國蓋未嘗不苦之。故回紇一敗,摩尼即遭禁斷矣。以上亦多據陳垣《摩尼教入中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