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隋唐五代宗教(第2/4頁)

貴神。事見《舊書·禮儀志》及《舒元輿、崔龜從傳》。王嶼更專以祠事希幸。肅宗立,竟至宰相。肅宗嘗不豫,玙遣女巫分行天下,祈祭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乘傳而行。上令中使監之,因緣為奸,所至幹托長吏,以邀賂遺。代宗時,道士李國禎請於昭應縣南山頂置天華上宮、露台、天地婆父、三皇道君、太古天皇、中古伏羲、媧皇等祠堂,縣東義扶谷故湫置龍堂。皆見《舊書·王嶼傳》。術士巨彭祖,又請每四季月郊祀天地。見《舊書·禮儀志》及《歸崇敬傳》。皆因臣下諫諍,僅而獲已。凡茲淫祀,蠹國勞民,亦皆玄宗階之厲也。此唐代尊崇道教之第二期也。第一期欲以誑人,第二期則反為人所誑矣。至第三期,則其事又異。憲宗信方士柳泌及僧大通,服金丹,數暴怒,恚責左右見弑。見《舊書·本紀》元和十四(819年)、十五年(820年),兩《書·李道古、皇甫镈》,《新書·宦者·王守澄傳》。穆宗立,悉竄誅之,然身亦餌金石而死。見《舊紀》長慶四年(824年)及兩《書·裴潾傳》。敬宗信道士劉從政、孫準、趙歸真,山人杜景先,處士周息元。遣中使往湖南、江南及天台山采藥,押杜景先往淮南及江南、湖南、嶺南求訪異人。見《舊紀》寶歷元年(825年)及《新書·李德裕傳》。文宗立,配流趙歸真等於嶺南。武宗居藩,即好道術、修攝之事。及即位,復召歸真,令與衡山道士劉玄靖修法箓。築望仙觀於禁中,望仙台於南郊壇。服方士藥,膚澤消槁,喜怒無常,卒亦不得其死。見《舊紀》開成五年(840年),會昌元、三、四、五年,《新書·後妃·武宗賢妃王氏傳》。宣宗立,誅劉玄靖等十二人。及季年,患風毒,復欲服金石之藥。見《舊紀·贊》及《韋澳傳》,《新書·崔慎由傳》。卒為李玄伯所誤,見第二十二章第六節。此唐代尊崇道教之第三期,純出於求長生之私欲,並迷信之愚誠而無之矣。其流,至於梁太祖猶因病欲服石劑。見薛《史·段深傳》。而王衍亦起上清官,塑王子晉像,尊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焉,歐《史·世家》。亦可謂遠矣。然此等表面之尊崇,曾何足挽二氏將衰之運也?

斯時之出家者,才智之士尚多。如魏征即曾出家為道士。姜公輔罷相,亦乞為道士。孫晟為南唐志節之士,亦少為道士。道士如此,僧徒自更不待言。北漢末葉,抗禦中原之力極強,其輔佐之者,一僧繼颙,一曾為道士之郭無為也,說見第十四章第六節。韋渠牟亦有才學,而初為道士,後為僧。僧道亦多有著述。散見兩《書·經籍、藝文志》中。僧徒尚有遠遊求法者,而玄奘留印度至十七年,多賫經論返國,譯出者至七十余部,尤蔚然為佛乘之光焉。玄奘所譯經,《舊書·本傳》雲七十五部。《續高僧傳》雲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雲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之後,遊印者又有義凈,有《南海寄歸內法傳》。陸羽育於僧人,欲教以旁行書,而羽不肯,已見第二十二章第二節。薛《史·世襲·李茂貞傳》言:岐下有僧曰阿阇梨,通五天竺語,為士人所歸;足見通知印度文之僧人,五代時尚有之也。道家固多誕妄,然觀李道古進柳泌以誤憲宗,而身亦以服藥死,則藥雖誤,進之者未必欺人;即方士,或亦誠為古人所欺也。其所行服餌、道引及諸小術,則更不能謂為欺人。當時道流,或有小術。如《新書·馬周傳》,言周之亡,太宗思之甚,將假方士術求見其儀形,此少翁以方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也。《方技傳》雲:孫甑生能使石自鬥,草為人騎馳走,此欒大使棋自相觸擊也。此固不能欺人。其有導引術者,如《張果傳》言其善息氣,能累日不食,此亦不容作偽。事服餌者,如《舊書·蕭嵩傳》,言其性好服餌,及罷相,於林園植藥,合煉自適,此等亦無流弊,惟服金石之劑,則為所誤者極多。然謂其意在欺人,則亦未必,何者?以此進於人君,厚賞未必可期,一誤,或藥雖不誤而其君自以他故致疾、致死,皆可罹不測之禍,又何苦昧死以幸利邪?荒誕者自有之。如張果自言生堯丙子歲,位侍中。《新書·藝文志》有李筌《驪山母傳陰符玄義》一卷。《注》雲:於嵩山虎口巖石壁,得黃帝陰符。本題雲魏道士寇謙之傳諸名山。筌至驪山,老母傳其說。則真可發一噱,然此等並不足以概其全也。而其中亦誠有通曉玄言、恬退守正之士,兩《書·方伎傳》中有之,《隱逸傳》中亦不乏也。然欲侍此等以挽二氏將衰之運,則更無可望矣。

輿論必先於政令。當時政府之於二氏,雖致尊崇,特積習相沿,又其人本昏愚,或則中於貪欲耳。明睿之輿論,固多欲祛除二氏之流弊,此新生方長之力也。韓愈攘斥佛、老之說,略見第二十二章第三節。愈以諫迎佛骨貶,志不行於當時。張籍責其不能著書以覺世,而愈答書曰:“古人得其時,行其道,則無所為書。為書者,皆所為不行乎今而行乎後世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則俟五十、六十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茲人有知乎?則吾之命不可期。如使茲人有知乎?非我其誰哉?”《新書·愈傳》。其毅然自任之志,曾不少減焉。薛《史·馬胤孫傳》,言其慕韓愈之為人,尤不重佛。及廢居裏巷,追感唐末帝平昔之遇,依長壽僧舍讀佛書,乃幡然一變。此雖變於後,其初固愈之徒,足見志愈之志者不乏其人。此等人日多,攘斥佛老之論,亦必隨之而盛矣。愈等皆欲得位乘時,為天下祛除積弊者。其欲修之於身,行之於家者,則如姚崇,遺令戒子孫毋作佛事。《舊書·本傳》。李夷簡將終,亦戒毋事浮屠。《新書·本傳》。石昂,父好學,平生不喜佛說。父死,昂於柩前誦《尚書》,曰:“此吾先人所欲聞也。”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汙吾先人。歐《史·本傳》。姚崇言“功德須自發心,旁助寧應獲報”,此義固中材所能知。其論事佛求福,乃反得禍,與韓愈諫迎佛骨之說同,則更中人以下所能解矣。此等議論昌,而流俗之崇奉二氏,亦益澹矣。此等風氣,潛滋暗長,則政令雖未行,不過枝葉未有害,而其本實固已先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