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隋唐五代學術(第2/7頁)

唐學制,見於《新書·選舉志》。《志》曰:“凡學六,皆隸於國子監。國子學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孫,若從二品以上曾孫,及勛官二品縣公、京官四品帶三品勛封之子為之。太學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孫,職事官五品期親,若三品曾孫,及勛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為之。四門學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勛官三品以上無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異者為之。”《舊書·職官志》:“四門博士,掌教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為生者,若庶人子為俊士生者。”則庶人之子,稱為俊士。律學生五十人,書學生三十人,算學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學者為之。京、都學生八十人。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縣五十人。上縣四十人。中縣、中下縣各三十五人。下縣二十人。《百官志》:西都、東都、北都、鳳翔、成都、河中、江陵、興元、興德府,大、中、下都督府,上州,皆文學一人,醫學博士一人。中、下州亦醫學博士一人,而無文學。《注》雲:“武德初,置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學。元和六年(811年),廢中、下州文學。京兆等三府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大都督府、上州各助教一人。中都督府學生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貞觀三年(629年),置醫學,有醫藥博士及學生。開元元年(713年),改醫藥博士為醫學博士,諸州置助教,寫本草、百一集驗方藏之。未幾,醫學博士、學生皆省。僻州少醫藥者如故。二十七年(739年),復置醫學生,掌四境巡療。永泰元年(765年),復置醫學博士。三都、都督府、上州、中州,各有助教一人。三都學生三十人,都督府、上州二十人,下州十人。凡縣,皆有經學博士、助教各一人,京縣學生五十人,畿縣四十人,中縣以下各二十五人。”《舊書·職官志》:三府,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醫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人。大、中、下都督府,上、中、下州,各經學博士一人。助教,大、中都督府,上州各二人,下都督府,中、下州各一人。學生,大、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五十人,下州四十人。醫學博士,大、中、下都督府,上、中、下州各一人。助教,大、下都督府,上、中州各一人,而中都督府、下州無文,疑佚奪。學生,大、中都督府,上州各十五人。下都督府,中、下

州各十二人。京、畿、上、中、中下、下縣,博士、助教各一人。學生,京縣五十人,畿、上縣各四十人,中、中下縣各二十五人,下縣二十人。《新書·百官志》:文學,縣則州補,州則授於吏部,然無職事,衣冠恥之。可見其有名無實也。國子監生,尚書省補,祭酒統焉。州縣學生,州縣長官補,長史主焉。凡館二:門下省有弘文館,生三十人。東宮有崇文館,生二十人。以皇緦麻以上親,皇太後、皇後大功以上親,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實封者、京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之子為之。凡博士、助教,分經授諸生。未終經者無易業。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學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周禮》《儀禮》為中經,《易》《尚書》《春秋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通二經者,大經、小經各一,若中經二。通三經者,大經、中經、小經各一。通五經者,大經皆通,余經各一。《孝經》《論語》,皆兼通之。凡治《孝經》《論語》,共限一歲。《尚書》《公羊傳》《穀梁傳》各一歲半。《易》《詩》《周禮》《儀禮》各二歲。《禮記》《左氏傳》各三歲。學書日紙一幅。間習時務策,讀《國語》《說文》《字林》《三蒼》《爾雅》。凡書學,《石經三體》限三歲,《說文》二歲,《字林》一歲。凡算學,《孫子》《五曹》共限一歲,《九章》《海島》共三歲,《張丘建》《夏侯陽》各一歲,《周髀》《五經算》共一歲,《綴術》四歲,《緝古》三歲。《記遺》《三等數》,皆兼習之。《舊書·職官志》:算學生,二分其經,以為之業。習《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十五人。習《綴術》《緝古》十五人。其《記遺》《三等》,亦兼習之。旬給假一日。前假,博士考試。讀者千言試一帖,帖三言。講者二千言問大義一條,總三條。通二為第。不及者有罰。歲終,通一年之業,口問大義十條。通八為上,六為中,五為下。並三下與在學九歲,律生六歲不堪貢者罷歸。諸學生通二經,俊士通三經,已及第而願留者,四門學生補太學,太學生補國子學。每歲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二百裏外給程。其不率教及歲中違程滿三十日,事故百日,緣親病二百日皆罷歸。既罷,條其狀,下之屬所。五品以上子孫,送兵部準蔭配色。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此其教學選舉之大略也。天寶五載(746年),又置廣文館於國學,以領生徒為進士者。《新書·選舉志》。亦見《舊書·本紀》。《舊書·職官志》雲:“至德後廢。”故《百官志》言國子監總國子、太、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焉。又有所謂崇玄學者,見第二十一章第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