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計(第2/7頁)

大霧大雨月余。是月,史思明再陷東都,京師米鬥八百文,人相食,殍骸蔽地。案四月已至千五百,加以淫雨,不應反減至八百。史家是歲之文,例皆書於歲末,疑因閏四月改元,誤系四月或春末,米鬥長至千五百,實在閏月之後。《李臯傳》雲:多智數,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鄭氏以孝聞。上元初,京師旱,米鬥直數千,死者甚多。臯變俸不足養,亟請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貶溫州長史。言上元不言乾元,當在改元之後,足見旱災在淫雨後,米價因此乃又自八百長至千五百,雲數千則過甚之辭也。《舊書·五行志》:廣德元年(763年),秋,虸蚄食苗,關西尤甚,米鬥千錢。《新志》同。《舊紀》:廣德二年九月,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米鬥值一千文。蝗食田。又雲:是秋,蝗食田殆盡,關輔尤甚,米鬥千錢。《新書·五行志》:廣德二年(764年),秋,關輔饑,米鬥千錢。又雲:秋,蝗,關輔尤甚,米鬥千錢。《通鑒》則總書於是歲九月,曰:關中蟲蝗霖雨,米鬥千余錢。《舊紀》:永泰元年三月,歲饑,米鬥千錢。諸谷皆貴。又雲:是春大旱,京師米貴,斛至萬錢。《新書·五行志》雲:永泰元年(765年),饑,京師米鬥千錢。《通鑒》雲:是春不雨,米鬥千錢。《舊紀》又雲:七月,庚子,雨。時久旱,京師米鬥一千四百,他谷食稱是。觀此及永泰元年(765年)之文,而知凡言米貴者,諸谷必皆貴矣。《舊紀》又雲:大歷四年八月,自夏四月連雨至此月,京城米鬥八百文,官出米二萬石,減估而糶,以惠貧民。《天文志》《五行志》略同。《紀》又雲:五年七月,京師鬥米千文。《天文志》亦同:《紀》六年(771年)雲:是歲春旱,米斛至萬錢。《食貨志》:建中初,自兵興已來,兇荒相屬,京師米斛萬錢,官廚無兼時之食。百姓在畿甸者,拔谷按穗,以供禁軍。《本紀》:貞元元年二月,河南、河北饑,米鬥千錢。《新書·五行志》:是年春,大饑,東都、河南、河北米鬥千錢,死者相枕。《舊紀》言是月丙寅朔,遣工部尚書賈耽、侍郎劉太真分往東都、兩河宣慰,蓋即為是?《舊紀》以河南苞東都,《新志》則析言之也。《新書·李晟傳》:晟言李懷光不可赦雲:“今河中米鬥五百,芻藁且盡,人饑死墻壁間。”《通鑒》系其事於是年四月,則河中屯兵雖多,戰事迫在眉睫,米價猶僅半於河南北矣。《舊紀》:貞元二年五月丙申,自癸巳大雨,至於茲日。饑民俟夏麥將登,又此霖澍,人心甚恐,米鬥復千錢。《新書·五行志》亦雲:是年五月,麥將登而雨霖,米鬥千錢。觀《舊書》之文,則自此以前,西都米價,已嘗升至千錢矣。《舊書·張孝忠傳》雲:貞元二年(786年),河北蝗旱,米鬥一千五百文;復大兵之後,民無蓄積;饑殍相枕。孝忠所食,豆 而已。則是歲河北米價,又較元年(785年)春間為貴也。《通鑒》:貞元三年七月,上復問李泌以府兵之策。對曰:“今歲征關東卒戍京西者十七萬人,計歲食粟二百四萬斛。今粟鬥直百五十,為錢三百六萬緡。國家比遭饑亂,經費不充,就使有錢,亦無粟可糴,未暇議復府兵也。”泌事多出其子繁造作,不足信,說已見前,然造作之說,亦必以當時情勢為據,故仍可考米價也。《通鑒》又雲:自興元以來,是歲最為豐稔,米鬥直錢百五十,粟八十。詔所在和糴。案景龍元年(707年)米鬥百錢,史家已以為貴,此時幣價,當倍蓰於景龍,而百五十錢,已須和糴者。谷貴既久,慮其驟賤傷農也。《通鑒》:貞元八年(792年)又載陸贄論邊儲之語,謂江淮鬥米錢百五十,而京兆諸縣七十,請減來歲之運,今京兆加價以糴,而以停運之米於江淮減價以糶,詳見第二十章第二節。足見鬥百五十之價,於京兆為賤者,於江淮仍為貴。蓋因有無不能相通,故各處米價,差異殊甚也。《通鑒》元和元年(806年)雲:是歲天下大稔,米鬥有直二錢者。唐代米價見於史者,當以是為最廉。《新書·吳武陵傳》:長慶初,竇易直以戶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鹽北邊,會表置和糴貯備使,擇郎中為之。武陵諫曰:“今緣邊膏壤,鞠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價四十,而無逾月積,皆先取商人,而後求牒還都受錢。

脫有寇薄城,不三旬便當餓死。何所取財,而雲和糴哉?”則長慶初之米價,又落於貞元時矣。《舊紀》:長慶四年七月丁卯,敕以谷貴,凡給百官俸內一半合給匹段,今宜給粟,每鬥折錢五十文。折價或較實價為低,相去當不甚遠,武陵以四十為昂,其無足怪。《舊紀》:光啟二年五月,是月,荊南、襄陽仍歲蝗旱,米鬥三十千,人多相食。《新書·五行志》雲:光啟二年二月,荊、襄大饑,米鬥三千錢,人相食。卷三十五。又雲:光啟二年(886年),荊、襄蝗,米鬥錢三千,人相食。卷三十六。《舊紀》蓋衍十字?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殺朱友恭、氏叔琮,《新書·奸臣傳》曰:是時洛城旱,米鬥直錢六百,軍有掠糴者,都人怨,故因以悅眾,執友恭、叔琮斬之。《通鑒》:天成二年(927年),是歲,蔚、代緣邊粟鬥不過十錢。以上為唐、五代時谷價見於正史及《通鑒》者。唐代錢價頗貴,中葉後尤甚,見第十九章第四節。則前後谷價,雖為數相同,又不能視同一律矣。計然雲:“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上不過八十,下不過三十,則農末俱利。”今觀唐史之文,開元米斛僅二百,則以為賤,景龍時鬥值百錢,則以為貴,其相去之遠,亦頗近之。蓋谷價雖貴,利多入於貴庾之家,農民所得,恒不過最下之價,故雖上騰未必豐樂,雖反賤亦勉可自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