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回紇之亡(第3/4頁)

中二年(848年),回鶻西奔,至是方還。案胡意指遏撚特勒也,然自開成四年(839年)喪亂已來,回紇部落西走者甚多,乾符元年(874年)為吐谷渾、嗢末所破,二年(875年)還至羅川者,恐未必是遏撚部落也。昭宗幸鳳翔,天復二年(902年)。靈州節度使韓遜表回鶻請率兵赴難。翰林學士韓偓曰:“虜為國仇舊矣。自會昌時伺邊,羽翼未成,不得逞。今乘我危以冀幸,不可開也。”遂格不報。然其國卒不振,時時以玉、馬與邊州相市雲。《新書·回鶻傳》。《舊書》雲:其後嗣君弱臣強,居甘州,無復昔時之盛。到今,時遣使入朝,進玉、馬及本土所產,交易而退。則朝貢仍通也。

黠戛斯既破回鶻,徙牙牢山之南《新書》本傳。又曰:牢山,亦曰賭蒲,距回鶻舊牙馬行十五日。胡三省曰:回鶻舊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開元中,破突厥,徙牙烏德鞬山昆河之間,見《通鑒》會昌二年(842年)《注》。案此道裏皆太遠。此所雲舊牙,恐當在其居郁督軍山時。參看第三章第二節。會昌二年十月,遣將軍踏布合祖等至天德軍,言先遣都呂施合等奉公主歸之大唐,至今無聲問。不知得達,或為奸人所隔。案此即為烏介所殺之達幹也。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於必得,又言將徙就合羅川,居回鶻故國。此當系回紇居郁督軍山時舊牙。兼已得安西、北廷、達靼等五部落。三年二月,遣使者注吾合索獻名馬。詔大仆卿趙蕃飲勞之。上欲令蕃就求安西、北庭。李德裕等上言:借使得之,當復置都護,以唐兵萬人戍之,以實費易虛名,非計。乃止。《舊書·李德裕傳》:趙蕃奏黠戛斯攻安西、北庭都護府,宜出師應拔。德裕奏曰:據《地志》,安西去京七千一百裏,北庭去京五千二百裏。承平時向西路,自河西、隴右出玉門關,迤邐是國家州縣,所在皆有重兵。其安西、北庭要兵,便於側近征發。自艱難已後,河、隴盡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須取回紇路去。今回紇破滅,又不知的屬黠戛斯否,縱令救得,便須卻置都護,須以漢兵鎮守,每處不下萬人。從何征發?饋運取何道路?今天德、振武,去京至近,兵力常苦不足,無事時貯糧不支三年,況保七千裏安西哉?臣恐蕃戎多計,知國力不及,偽且許之,邀求中國金帛。陛下不可中悔。此則將實費以換虛事,即是滅一回紇而又生之。恐計非便。乃止。案雲黠戛斯攻安西、北庭,則其地尚未屬黠戛斯,武宗之欲求之,亦如宋初使金,欲其攻得石晉所割地後,歸之中國耳。趙蕃請出師應拔,蓋但欲拔出其人?而武宗則欲得其地。此自非此時中國之力所及。故鹹通時黠戛斯欲討回鶻,使安西已來悉歸唐,中國亦不之許也。黠戛斯求冊命。三月,以趙蕃為安撫使。命李德裕草賜書,諭以回鶻殘兵,散投山谷,須盡殲夷。待趙蕃回日,別命使展禮。六月,遣將軍溫仵合入貢。又賜之書,諭以速平回鶻、黑車子,乃行冊命。四年三月,遣將軍諦德伊斯難珠等入貢。言欲徙居回鶻牙帳,此當指回鶻東遷後牙帳。請發兵之期,集會之地。上賜詔,諭以今秋可汗擊回鶻、黑車子之時,當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四鎮出兵要路,邀其亡逸,便申冊命,並依回鶻故事。《舊書·本紀》,諦德伊斯難珠之來在去年八月,蓋賜詔在此月,《通鑒》追書之。朝廷以回鶻衰微,吐蕃內亂,議復河湟四鎮、十八州。胡三省曰:開元之盛,隴右、河西,分為兩鎮而已,蓋淪陷之後,吐蕃分為四鎮也。十八州,秦、原、河、渭、蘭、鄯、階、成、洮、岷、臨、廓、疊、宕、甘、涼、瓜、沙也。參看第六章第二節。乃以給事中劉濛為巡邊使。使先備器械、糗糧,及诇吐蕃守兵眾寡。又令天德、振武、河東,訓卒礪兵,俟今秋黠戛斯擊回鶻,邀其南來潰眾。皆委濛與節度、團練使詳議以聞。五年(845年)夏,以陜虢觀察使李拭為使,冊其可汗為宗英雄武誠明可汗。六年九月,使者以國喪未行。是年三月,武宗崩。或以為僻遠小國,不足與之抗衡;回鶻未平,不應遽有建置。詔百官集議。事遂寢。大中元年六月,以鴻臚卿李業為冊黠戛斯英武誠明可汗使。當即宗英雄武誠明可汗。不知史文不具,抑此時去兩字?鹹通四年八月,遣其臣合伊難支表求經籍,及每年遣使走馬請歷。又欲討回鶻,使安西以來悉歸唐。不許。

七年十二月,遣將軍乙支連入貢,奏遣鞍馬迎冊立使,及請亥年歷日。注:是年丙戌,亥明年也。以上皆據《通鑒》。《新書》雲:大中元年(847年)受冊後,逮鹹通間三來朝。後之朝聘冊命,史失其時。黠戛斯是時,頗為興盛,故屢自通上國。然《新書》謂其卒不能取回鶻。可見回鶻西遷者,力實不弱,此其所以能遂據其地。黠戛斯蓋終未能取安西、北庭?會昌二年(842年)所雲,乃得其一二部落,非得其地。故其東殄回紇殘眾及討黑車子之師,亦終未能出。唐是時所願在此。漠南北一時遂無強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