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文、武、宣三朝藩鎮叛服(第2/6頁)

聽按兵館陶不進。今山東館陶縣。眾謂憲誠賣己,夜攻殺之,並監軍史良佐,而推都知兵馬使何進滔為帥。時太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也。七月,進滔襲聽。聽不為備,大敗,喪師過半,僅得還滑。時河北久用兵,饋餉不給。八月,乃以進滔為魏博節度使,復以相、衛、澶三州歸之。是月,亦赦王庭湊。五年(831年),李載義為後院副兵馬使楊志誠所逐。文宗召宰臣謀之。牛僧孺對曰:“自安史之後,範陽非國家所有。前時劉總鄉化,朝廷約用錢八十萬貫,而未嘗得範陽尺布鬥粟。今日志誠得之,猶前日載義得之也。且範陽國家所賴者,以其北捍突厥。今若假志誠節鉞,惜其土地,必自為力。爪牙之用,固不計於逆順。”上大喜,乃即以授志誠。可見是時河北之形勢矣。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固事之無可如何者也。八年十月,志誠復為三軍所逐,而立史元忠。元忠進志誠所造袞龍衣二副,及被服鞍韉,皆繡飾鸞鳳日月之形,成為王字。因付禦史台鞫問,流嶺南。行至商州,殺之。不能收土地甲兵,而惜此虛器,亦無謂矣。是歲十一月,王庭湊卒。軍中立其子元逵。事朝廷頗恭順。朝以絳王悟女壽安公主降之。開成五年(840年),何進滔卒,子重順襲。朝廷遣河中帥李執方,滄州帥劉約,各遣使勸令歸闕,別俟朝旨。不從。竟就加節制。至武宗時,賜名曰弘敬。

王智興,滄景平後入朝,改帥忠武。七年(833年),改授河中。再入朝。九年(835年),又改帥宣武。開成元年(836年),卒。以智興之驕橫,而獲以功名終,可謂天幸,抑亦以其不得士卒之心,不能叛,故朝廷亦不之忌也。先是,太和六年(832年)。以李聽為武寧軍節度。聽有蒼頭,為徐州將,不欲聽至。聽先使親吏慰勞徐人,為蒼頭所殺。聽不敢進,固以疾辭。代以高瑀。軍驕難制,士數犯法。又以崔珙代之。七年(833年)。居徐二歲,史稱徐人戢畏焉。

《通鑒》:開成三年九月,義武節度使張璠在鎮十五年,為幽、鎮所憚。及有疾,請入朝。朝廷未及制置。疾甚,戒其子元益舉族歸朝,毋得效河北故事,及薨,軍中欲立元益。觀察留後李士季不可,眾殺之,又殺大將十余人。壬申,以易州刺史李仲遷為義武節度使。十月,易定監軍奏軍中不納李仲遷,請以張元益為留後。宰相議發兵討易定。上曰:“易定地狹人貧,軍資半仰度支,急之則靡所不為,緩之則自生變,但謹備四境以俟之。”乃除張元益代州刺史。代州見第二章第二節。頃之,軍中果有異議。乃上表,以不便李仲遷為辭。朝廷為之罷仲遷。十一月,詔俟元益出定州,其義武將士始謀立元益者,皆赦不問。丁卯,張元益出定州。甲戌,以蔡州刺史韓威為義武節度使。《考異》曰:《補國史》曰:易定張公璠卒,三軍請公璠子元益,繼統軍務。公璠乃孝忠孫也。公璠彌留之際,誡元益歸闕。三軍復效幽、鎮、魏三道,自立連帥,坐邀制命。廟謀未決。丞相衛公欲伐而克之。貞穆公議未可興師,且行吊贈禮,追元益赴闕。若拒命跋扈,討之不遲。上前互陳短長,未行朝典。貞穆公有密疏進追元益詔意,雲:“卿太祖孝忠,功列鼎彝,垂於不朽。乃祖茂昭,克荷遺訓,不墜義風。”文宗覽詔意,深協睿謀。詔下定州。元益拜詔慟哭,焚墨衰,請死於眾。三軍將士,南向稽首,蹈舞流涕。扶元益就苫廬。請監軍使幕府進諸道例,各知留後。公璠遂全家赴闕。詔以神策軍使陳君賞為帥。所謂貞穆公者,李玨也。按《實錄》:璠定州衙將,非孝忠孫;又李德裕此年不為相;《補國史》蓋傳聞之說,不可據。今從《實錄》。案傳聞之誤,史家誠所不免,然《補國史》言之鑿鑿,似不能全出子虛。《新書·本紀》:太和三年三月乙巳,以太原兵馬使傅毅為義武軍節度使。義武軍不受命。都知兵馬使張璠自稱節度使。戊申,以璠為義武節度使、都知兵馬。蓋即《實錄》所謂衙將?據《通鑒》:太和元年(827年)討李同捷。義武節度,已為張璠,蓋知留後而未授節鉞?《實錄》僅據其實職書之,又未詳其家世,遂至滋疑也。胡三省《注》在鎮十五

年句曰: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璠代陳楚鎮義武,亦以知後與實授無殊,故渾言之,非謂是時已降節度之命也。蓋至太和三年三月戊申之後,璠乃正授節鉞?楚,茂昭甥。元和討王承宗,渾鎬代任迪簡帥義武,戰敗,以楚代之,見第七章第二節。《舊書》附《孝忠傳》。雲:楚家世久在定州,軍中部校,皆其舊卒,人情大悅,軍卒帖然,亦與此軍關系甚深者也。璠之自稱節度,殆亦見迫於眾,非本心,故臨歿仍戒其子歸朝。元益奉詔而請死於眾,亦見其遲留之非自由也。《通鑒》:開成五年(840年),義武軍亂,逐節度使陳君賞。君賞募勇士數百人,復入軍城,誅亂者。此條蓋亦本《實錄》?《舊書·本紀》略同。君賞之代韓威,未知在於何時。《補國史》徑言君賞而不及威,度威在鎮必不久。蓋至是而以神策軍將帥義武之本謀遂矣。《新書·裴度傳》雲:張璠卒,軍中將立其子元益。度遣使曉譬禍福,元益懼,束身歸朝。度時節度河東,距易定密邇,此亦其軍士易於就範之由歟?自孝忠至於元益,世篤忠貞,頗為難得,然易定究近三鎮,故其軍中又數有不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