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央蘇區核心區域的爭奪(第3/10頁)

此前,1934年1月下旬,國民黨軍第三路軍已經開始向黎川以南發動進攻。初期根據蔣介石的指示,以建寧為攻擊方向,於25日攻占樟橫村。樟村、橫村是黎川南50裏左右的大村,“兩處地方極大,約有三、四千戶,如不遭匪患,實非常之富”。[252]隨後,國民黨軍向由江西進出福建的要隘邱家隘、寨頭隘進犯。邱家隘為閩贛交界的分水嶺,“兩翼系高峰,中為一谷地,道路蜿蜒曲折其間,加之構築一些工事,更為壯嚴之天險”;“冬天積雪未溶,山頭竹林茂密,真是易守難攻之地”。[253]紅五軍團兩個師部隊在此憑借天險,面對對方優勢兵力“頑強抵抗”,[254]國民黨軍不得不集中七倍於紅軍的兵力,經過反復十數次沖鋒,付出重大傷亡後才將紅軍迫出戰場。隨之,又占領寨頭隘陣地,並乘勢進占無人駐守的平寮。

2月1日,紅軍向平寮一帶國民黨軍發動反攻,計劃“消滅進占坪了附近之敵並相機占領裏嶺下向樟村攻擊,消滅敵之增援部隊”。[255]紅一軍團第一、第二兩師主攻平寮,“來勢殊為湧猛”,[256]五、九兩軍團在邱家隘、寨頭隘一帶牽制對方部隊。平寮之戰,據國民黨方面戰史記載“戰事激烈前所罕見”。其所記戰鬥經過為:“匪慣以小部隊牽制各處,主力集結於一地,用密集隊形重疊沖鋒,如此平寮戰役第一二兩日,均以小部隊牽制我寨頭隘陣地,主力集結於平寮前方……其攻擊部署,猶是率由舊章,但我工事堅固,士氣旺盛,匪亦無所施其技矣。”[257]經過兩天攻擊後,紅軍雖予國民黨守軍以重創,殲其七十九師四七○團大部,但國民黨軍在堅固工事和飛機轟炸配合下,利用占據“坪了至裏嶺下一帶高地”[258]的有利地形頑強抵抗,紅軍也遭遇較大傷亡,陳誠家書載:“據俘匪供稱,匪之第二師生還者不及十分之一”,[259]此雖或有誇張,但紅軍損失重大應屬事實。因未能達到擊垮、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的目標,紅軍被迫於2日午後撤出戰鬥。

平寮之戰後,根據蔣介石的想法,第三路軍應繼續向福建挺進,但陳誠認為福建戰事已基本結束,此後進攻方向應直接指向蘇區的中心區域廣昌,這一進攻方向很快得到蔣介石的認同。2月初,陳誠下達作戰命令,令所部在樟橫村一帶集結,構築工事,主力向位於黎川西南地區的西成橋方向推進,揭開第三路軍向廣昌進攻的序幕。

為破壞國民黨軍繼續南進的意圖,紅軍在西成橋西南、西北方向騷擾國民黨軍,阻止其修築碉堡、工事,破壞其占領意圖,雙方在雞公山、司令巖等高地展開拉鋸戰。9日,國民黨軍十四師及九十四師占領雞公山地區,紅軍退往“康都五通橋”方向。[260]10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二營增援雞公山途中,在三甲嶂頑強抗擊國民黨軍絕對優勢兵力的進攻,同時第一師其他部隊根據軍團指揮部命令“從西而東的向敵之後路打出去”,擊潰其數個師的進攻,創造了以弱抗強的範例,被譽為“戰鬥中最光榮的模範”。[261]聶榮臻撰文提出:“這應當寫在我們的戰史上,成為我們第一團三甲嶂上光榮戰鬥的一頁。”[262]但這樣的勝利不足以影響大局。

15日,國民黨軍第七十九師進至乾昌橋一帶,準備在此築碉。紅一軍團根據中革軍委命令,決定在俯瞰乾昌橋的鳳翔峰左、右兩翼埋伏紅一、二兩師部隊,紅四師在敵側後“負責鉗制79師之後續部隊及敵之11師策應樊師之部隊”;同時以二師一個團“兵力固守鳳翔峰陣地並吸引敵人主力”,待敵仰攻鳳翔峰而抵前沿時,左、右兩翼“突擊截斷敵之歸路,以迅速最短的時間殲滅”。[263]鳳翔峰地當要沖,為國民黨軍之所必攻。15日上午,國民黨軍第七十九師以兩個營部隊向鳳翔峰展開進攻,當其接近陣地時,紅軍展開突擊,但因相互間協調不夠,未能殲滅對手。下午16時左右,國民黨軍增調第六十七、第八師等部向紅軍發起更加猛烈的攻擊,同時出動飛機對紅軍陣地展開轟炸,而其6個團兵力繞向紅軍後方,“有抄襲我歸路模樣”。[264]紅軍全盤計劃落空,被迫撤出戰鬥。鳳翔峰戰鬥次日,林彪、聶榮臻曾就戰鬥情況作出總結:

鳳翔峰戰鬥又重復了三甲嶂的血訓,敵又是用飛機轟炸及堡壘炮兵火力向我陣地轟擊,尤其是敵人的飛機所起的作用太大,使我一舉一動甚受妨礙。敵步兵在其空、地火力掩護之下,向我陣地推進,我軍以反突擊將其擊潰後,敵縮回堡壘附近從容整頓。我軍因被敵方堡壘所阻,而不能行較長距離的進擊,行反突擊亦只能做到向敵之側面搏擊及正面沖鋒,而無法做到壓迫到敵之後面……我們時刻感覺得敵人堡壘外的近距離或到堡壘間隙中去求運動戰,結果仍變成堡壘戰。以大部隊在這種場合想行短促而突然的襲擊,結果打響之後仍然不易拉(擺)脫而成了對峙局面。這種戰鬥辦法最好的成績也只能消滅敵之一部,否則僅僅將敵擊潰而不能消滅。但這種戰鬥,我們他們的傷亡和彈藥的消耗都很大。我們在五都在丁毛平寮在三甲嶂和昨日的戰鬥,性質和結果都差不多,平寮三甲嶂及昨日的戰鬥,我們傷亡在約一百人以上,因此覺得以後須盡量的避免這樣的戰鬥。在距敵人半天或一天行程處隱蔽,應於敵前進而於敵之運動中或初到時消滅之……我們只要敵離開其(堡壘)八裏到十裏路以外,我們便能完全集中的消滅敵人。雖敵數倍我軍的集團兵力,只要敵後尾離開其後面堡壘在十裏以外,我們是有把握消滅他的。[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