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五次“圍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第4/4頁)

和碉堡戰術相應,在“圍剿”進行過程中,蔣介石具體作戰指揮時堅決貫徹穩中求進方針。第五次反“圍剿”初期,紅軍曾集中主力部隊出擊贛東資溪橋、硝石一帶,以紅五軍團牽動敵人,紅一、三軍團準備在敵被牽動時實施突擊,這是紅軍擅長的一貫打法。但國民黨軍根據蔣介石的戰略安排,“十分謹慎,步步為營,穩紮穩進,很少出擊”,結果紅軍既“未能牽動敵人”,[47]投入攻堅戰後又無成算,不得不撤出戰場。廣昌戰役初期,蔣介石明確指示陳誠:“我中路軍主力不必求急進,只要固守現地,作成持久之局,以求薛、湯兩路之發展,則匪經此戰必崩潰更速,不必心急也。”[48]在進攻已有進展時,他又一再指示部隊應繼續輔之以碉堡和公路線之推進,“進展不必過急”,[49]“總須穩紮穩打為要”。[50]陳誠在攻下廣昌後也談道:

近來聽得許多官兵說:“土匪已經不得了了,我們可以直搗土匪老巢而剿滅之”。這種意思,固然很好,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剿匪要策出萬全才行。現在步步築碉的辦法,是最穩是最妥的方法……我們一步一步的前進,土匪滅亡,是可計日而待的;不要性急,小心謹慎,才是要著。[51]

1934年9月,整個“圍剿”戰局已有塵埃落定之勢時,蔣接獲前方進軍計劃後,仍強調部隊“不宜單獨……進展,應令會同各縱隊前進,免為匪乘”,[52]“仍宜注意集結,勿過分分散”。[53]這體現出蔣對“圍剿”作戰極端慎重、務求必勝的態度。在總體力量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承認自身與紅軍戰鬥精神和戰鬥能力的差距,將自己客觀地擺到弱勢地位,以拼紅軍的姿態確定戰略戰術方針並指揮作戰,這對心高氣傲的蔣介石雖然不一定那麽情願,卻是他擺脫前幾次“圍剿”被動局面,在雙方戰略對抗中搶得先機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