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主義與新威權主義(第2/2頁)

20世紀90年代以來,李光耀一直是新威權主義在國內的形象代理人。我們不難看出他所依賴的傳統規範。其一,大英帝國留下的法統和管理體制,李光耀本人只做了極少的修改。其二,美國的冷戰政策和遠東國際體系。李光耀本人的政策像早期凱末爾一樣危險,他的失敗比他的成功更多地造福於新加坡國民。新加坡獨立前後的糾紛清楚地告訴我們,李光耀渴望在統一的馬來西亞大顯身手而不甘心局限在區區小島上。在族群混雜的冷戰前線推行這種政策,將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以下結果:馬來半島淪為共產主義遊擊隊的戰場,美國扶植伊斯蘭勢力反撲。南洋華人迅速效仿西貢和金邊的華人,投奔茫茫怒海。如果我們看到有人中彈不死,似乎應該更多地羨慕他父母所賦予的強健體質,而不要急於向自己的腦袋多開幾槍。

秦政結束了中國具備威權主義條件的時代,有機共同體隨著項羽和田橫的復國主義運動而毀滅。蒙、滿多元帝國為中原的花花江山拋棄了塑造有機共同體的機會,而他們自己並非沒有察覺。蒙古貴族曾經寧願滿足於搶劫殺戮後撤回草原,皇太極政權卻寧願用勝利換取比澶淵之盟更為悲屈的和平條件,然而,他們最終無法抗拒吏治國家的致命誘惑。吏治國家是無根遊士為無根遊士的利益設計的政體,符合無限權力渴望散沙順民的內在需要。吏治國家靠流官進行統治,流官的真正任務是削平土豪,而土豪正是有機共同體的凝結核。大一統帝國鎮定而審慎地削平了參天大樹和喬木,只留下灌木和草地。弱小的順民感到皇權之下不再有任何土豪比自己強大,也就感到了一絲苦澀的安慰。與此同時,歐洲的土豪在封建的混亂中成長為巨人。年輕的巨人盲目地走向世界,漫不經心地踩碎了矮人的玩具屋,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麽。

歐洲的內戰造成了條約體系的崩潰,兩次大戰和冷戰則將華夏世界的殘骸送進了蘇聯的懷抱。列寧主義的政治邏輯是永恒的戰爭權力,正如列寧本人所說,專政的本質就是不受任何法律約束的無限權力,包括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約束。在階級戰爭結束以前,戰爭權力不可能消失。而戰爭開支是一切政治開支當中最昂貴的,因此其統治成本也是最高的,而且是一切傳統規範(包括威權體制和立憲政體)的有力破壞者,這些傳統規範正是新威權主義賴以建立的根基。這跟西方的威權體制完全不同,佛朗哥元帥的部下完全清楚元帥會做什麽,更清楚普世天主教會的規範是他可以依靠的磐石。總之,它就像是一台割草機,削平了吏治國家留下的灌木,除了草地和苔蘚什麽都沒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