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淝水之戰 七 三伐中原(第2/2頁)

苻堅深感王猛分析得有理,派遣將軍苟池和洛州刺史鄧羌領兵二萬前往援救。

慕容垂與桓溫在枋頭相持,避其銳氣,擊敵虛弱。晉軍的向導是前燕降將段思,慕容垂便派將軍悉羅騰與其交戰,將段思生擒,接著又陣斬桓溫手下大將、後趙舊將李述,大殺桓溫軍隊的士氣。

桓溫在行軍途中開通了漕運航道,以解決糧草問題,卻被慕容垂先算一步,以慕容德的一萬騎兵截斷晉軍糧道,又設伏擊敗了來奪的晉軍。

到了這年九月,桓溫主力尚未與慕容垂交手,就已經士氣低落,糧草消耗殆盡,而壞消息又接踵而至:秦國的援兵就要到了。桓溫知道久留只有死路一條,就焚燒了所有的船只,丟棄武器輜重,從陸路火速撤兵。

燕軍眾將力主追擊,慕容垂卻說:“不可。現在桓溫剛剛撤退,必定安排精銳殿後。此時出擊,未必得手,不如先緩一下。他定會慶幸後無追兵,勢必晝夜兼程,等他的士卒精疲力盡,我們再出擊,便可大獲全勝。”於是他率領精騎八千,慢慢尾隨桓溫之後。

落魄的晉軍果然鑿井而飲,一氣跑出七百裏,幾天後總算趕到前燕邊境。這時的慕容垂下令急行,同時又讓慕容德帶上四千精銳騎兵抄小路埋伏在襄邑(今河南睢縣)東面的山澗中。燕軍很快在襄邑附近與晉軍接觸,早已累得精疲力竭的數萬晉軍怎還有力抵擋,還沒摸清對手有多少人,就又撞上慕容德的伏兵,全軍頓時崩潰,這一仗可以說是前燕的八千精銳騎兵在屠殺失去反抗能力的晉軍。戰爭結束一清點,燕軍居然斬首三萬級。

桓溫帶著剩下不足一半的殘兵沖出重圍,才退到譙城,前秦派來援軍又恰好趕到,晉軍再遭一陣截殺,敗相慘不忍睹,最後逃回來的大概還不到一萬人。

桓溫算是撿了條命,但已蒙受了平生最大的恥辱,他歸罪於丟失糧道的豫州刺史袁真,把他貶為庶人了事(這一招又逼反了袁真,他據豫州投降前燕和前秦,這一趟北伐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這就是桓溫最後一次北伐的經過和結局,從此至死,他再也沒有信心和力量發動新一輪的北伐了。

慕容垂大獲全勝,從襄邑回到鄴都,威名更盛,也讓無德無能卻有權有勢的慕容評愈加忌妒。慕容垂上奏嘉獎的有功將士,慕容評均不予理睬。兩人在朝中常有爭執,積怨越來越深。而一向厭惡慕容垂的太後可足渾氏也乘機詆毀慕容垂的戰功,竟然與慕容評密謀誅殺慕容垂。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得到消息,急忙告知慕容垂,並勸他先發制人,除掉慕容評和樂安王慕容臧。可是慕容垂卻表示不忍骨肉相殘,寧可出外避禍也不在國中作亂。

慕容垂深知自己身處險境,但又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們。世子慕容令前來請安,見父親滿面愁容,問道:“父王面有憂色,莫不是因為皇上年幼不經事,太傅疾賢妒能,立了大功反倒更遭猜忌呢?”

慕容垂驚訝地說:“是啊,我竭盡全力擊破強敵,本想能夠保全國家,誰知功成之後卻無立身之地。你既然知道我所想,那有什麽好辦法麽?”

慕容令答道:“皇上暗弱,大權都交給了太傅,一旦禍起,再想脫身就不可能了。當今之計,如若不願作亂,不如逃往舊都龍城,以退為進。要是皇上能夠體悟我們的良苦用心,便可重歸於好;要是不行,我們至少也可以憑借龍城之險而自保。”慕容垂點頭稱是。

不久,慕容垂以出城打獵為由,穿著微服出鄴城,準備前往龍城。怎麽也想不到的事在此時發生,素來不受慕容垂喜愛的小兒子慕容麟跟著父兄逃到邯鄲,便偷偷跑回鄴城向慕容評告發,慕容評當即派輕騎兵追趕。在範陽(今河北涿州一帶)附近趕上慕容垂,幸得慕容令領兵斷後,追兵一時不敢靠近。

事情敗露,反倒堅定了慕容垂叛逃的決心。到了這個非常時刻,慕容令也認為應當起兵除掉慕容評等掌權的庸人。

謹慎的慕容垂回答他說:“你這一招如果成功了,當然是國家之福,如若失敗,就後悔莫及了,不如西奔前秦,才是當前的萬全之策。”

於是下令西進,一行人來到黃河渡口,被前燕守兵擋住去路,慕容垂親自上陣,斬殺津吏,渡河抵擋洛陽。

慕容垂從洛陽率領自己的幾個兒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和侄子慕容楷、舅舅蘭建等人,出發逃往前秦去了。當然,他也沒忘記帶上他一生中所愛的第二個女人——前妻段氏的妹妹小段氏,而太後給他安排的那個可足渾氏,卻被孤獨的留在了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