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義和團(第6/8頁)

值得一提的是,董祥福是個漢人,但甘軍的很多主要將領如馬安良、馬海晏等卻全是正宗西域回族人,信安拉的主,而這些人的後代,便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西北馬家軍。

甘軍和義和團有兩個共同之處,第一,他們都是以“勤王”為名,應詔入京的。

這主要是端王載漪一直在攛掇太後,說再這麽由洋人肆意妄為三天一照會五天一抗議地要求把政權歸還光緒,那就真的要跟他們翻臉了,既是要翻臉,那就得早做準備,光靠戍衛中央的武衛軍是不夠的,西北甘軍勇敢彪悍,是當年左宗棠留下的老部隊,董祥福也是個愛國恨鬼子的人,可以讓他帶兵入京,以備不時之需;此外,我們還應當依靠群眾,義和團人數有幾十萬之眾,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洋人咧。

慈禧太後雖知刀槍不入純屬扯淡,但那一條條胳膊練得跟大腿一般粗的精壯漢子卻是真的,真要打起來,一人擋兩發子彈,也能耗去洋人不少錢呢。於是便同意了。

還有第二,那就是無論義和團還是甘軍,他們的裝備都很差,紀律也很差。

義和團自不必說,自打進了北京就開始滿世界抓二毛子,雖是天子腳下還不太敢過分地放肆,可也鬧了個雞飛狗跳人畜不寧,而且在折騰完活人後,他們連死人也沒放過,當時北京還有幾座埋著前代洋教士的墳墓,比如橫跨明清兩代的德國人湯若望;康雍乾三朝禦用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以及我們前面提過的《幾何原本》引進者利瑪竇等等。

這些人的墳,基本都被義和團給掘了。

至於甘軍,那也好不到哪去,那董祥福自來了之後,京城內就風傳,說董卓進京了。

因為兩夥人鬧得實在太兇,再加上形勢也確實愈加逼人,所以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5月,各國駐京使館代表紛紛致電本國政府,要求他們速速派出能打的部隊來,以保衛自己以及在京本國僑民的安全。

當月31日,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海軍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進入北京城。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同時,公使們還一齊照會清廷,要求他們負起責任,取締義和團,並保護在華外國公民的人身安全。

但朝廷對此卻並無絲毫反應,而義和團跟甘軍此時也明白沒有什麽能阻擋自己的了,於是變本加厲地繼續在北京城裏搞起了各種攘夷。

一開始殺教民,很快,屠刀就落在了真正的洋人頭上。

而第一個被殺的外國人,則來自日本。

話說6月11日,董祥福部士兵正遊走在北京街頭,迎面便撞來了一個梳著分頭穿著西裝還戴了個小眼鏡的人,雖然這家夥和甘軍士兵一樣都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可從他的體態舉止以及不梳辮子這一特征上,大夥判斷出,這廝極有可能是洋鬼子。

多半是東洋鬼子,最不濟也該是個忘了祖宗的二毛子。

殺吧。

甘軍判斷得一點也不錯,來者確系東洋人,此人名叫杉山彬,水戶出身,時任日本駐華公使館書記官,這天正好上街買東西,結果不巧趕上了這麽一撥人。

看著氣勢洶洶揮舞著大刀長矛向自己沖來的甘軍士兵,杉山彬雖孤身一人,但卻十分淡定。

倒不是他不怕死,而是因為此刻的他根本沒想到這一層。

杉山彬是個亞細亞主義者,同時也精通中文,他知道北京最近很不太平,可總覺得這些義和團也好董祥福的甘軍也罷,都應該是針對西洋人的,不是說“鬼子眼珠俱發藍”麽?擺明了是拿白人開刀,自己一個日本人,頭發不黃眼不藍,完全身在“鬼子”這一概念之外,因此根本就用不著怕,該幹嘛幹嘛。

更造孽的是這位日本書記官甚至認為此刻的大清正和日本當年一樣,在搞攘夷,等他們一幹人等攘夠了,那就該開始維新了,而等維新維完,那麽一個強大的中國就會出現,和日本人攜手共同抵抗白人的時代,興許就要來臨了。

所以,面對洶湧而來的甘軍士兵,杉山彬哈哈哈大笑三聲,張開雙手迎了上去:“你們聽我說……”

但甘軍士兵卻將其粗暴地打斷:“來者何人!”

雖然認定了這是洋鬼子,但好歹也該問一下,刀下不死無名鬼嘛。

而杉山彬一聽這話,卻高興了,以為能交流了,於是連忙用非常標準的中文說道:“你們好,我叫杉山彬,是大日本帝國公使館的書記官……”

一聽果真是東洋人,走在前頭的甘軍士兵也不含糊,直接三步並作兩步地沖上前,然後一刀捅入杉山彬的肚子。

杉山彬捂著肚子倒在了地上,沒死,但總算知道對方是要幹嘛了,只見他伸手狂擺,示意對方住手,嘴裏還用盡力氣喊道:“亞細亞人不殺亞細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