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二章 “維新派”和革命黨,登場!(第3/5頁)

再說那孫文在見到梅屋莊吉之後,立刻就自動進入了口吐蓮花的嘴遁模式,只聽他這樣說道:“梅屋君,你可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是一頭睡獅,如果醒來,將會震驚世界。’?”

梅屋莊吉點點頭,說我聽說過,拿破侖說的吧?

“正是。”孫文也點點頭,“但現在我國並未清醒,這著實非常危險。”

梅屋莊吉再度點頭跟著附和,表示誰說不是呢,危險,真危險。

“我指的是貴國很危險。”

梅屋一驚:“何以見得?”

“西洋列強最終目的並非我國,而是整個亞洲,一旦清國淪陷,下一個必然是你們日本。”

這話說得對或者不對暫且不論,但至少孫文知道,這個觀念在日本有很多人認同,包括梅屋莊吉。

所以聽者繼續點頭:“孫君,您說得很有道理。”

而說者在得到了認可之後則越說越勇:“雖然我們兩個國家不久前剛發生過戰爭,可眼下這種情況,為了不讓自己的祖國淪為西洋人的奴隸,那麽就必須團結起來,保衛亞細亞。保衛亞細亞的第一步,我認為應該是讓中國脫離被殖民的危險,而要讓中國不被殖民,則必須先推翻滿清朝廷。我和我的同志們正準備為此而發起革命,就是眼下手頭有點緊,您看是不是能夠……”

梅屋莊吉連忙一口承應:“孫君若是舉兵,我必將出錢資助。”

沒幾天,孫文就告訴梅屋莊吉說自己已經定下計劃,準備九九重陽的時候搞一票大的,而梅老板確實很仗義,立刻為孫君東奔西跑地籌了一筆款子,還派手下去澳門新加坡等地購得軍火,但由於梅屋家畢竟只是個開照相館的,只印相片不印錢,財力到底有限,為了能讓孫君更好地驅逐韃虜,他特地寫推薦信一封,讓孫文拿著去找時任日本駐港領事中川恒次郎,請他提供一些幫助。

3月1日,孫文見到了中川。

和梅屋莊吉有所不同,作為一名老資格的外交工作人員,中川恒次郎絕非那種三下兩下就能被忽悠的角色,當孫文跟他扯起亞洲安危世界局勢時,他很果斷地擺手攔住,問道:“孫先生,請問您有無詳細的計劃?”

孫文點點頭,表示有,當然有,詳細的計劃就是我們決定在廣州起義,一舉攻下五羊城,然後北上,假道湖南湖北,一直殺到北京,改朝換代。

“這就完了?”

“完了。”

中川恒次郎想哭,但哭不出來,只能作微笑狀:“在下的意思是,孫先生可有具體的做法?”

孫先生想都沒想便表示,具體的做法就是你們日本人支援點軍火,我們革命同志拼死奮力,共創大業。

中川恒次郎已經開始流汗了:“那要多少軍火?”

“長槍兩萬五千支,手槍一千,配足子彈。”

“參與的同志,您預計有多少人?”

“不知。”

“納尼?!”

看著對方一臉驚愕的表情,孫文連忙解釋說,因為朝廷對這種事情盯得比較緊,黨員同志之間通常都不聯絡,故而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能確定到底有多少人。不過孫先生也說了,大家都是靠得住的鐵血哥們兒,“一旦發難,必定四方響應”。

聽到這裏,中川恒次郎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但出於禮貌,他還是表示足下勇氣可嘉,我等所不及,不過茲事體大,且容我考慮一段日子,行不?您要是急著造反,可以先去找別人。

孫文連忙擺手說自己不急,能等,本來去年就要反了,因為準備不充足一直熬到現在,再多等幾日也無妨,咱就靠你了,中川領事。

兩人一別就是一個多月,在此期間,孫文又找了一些其他國家的外交官,比如德國駐港領事科納普等人,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援手,但都無功而返,於是在4月17日,他又敲響了日本領事館的門。

其實中川恒次郎本不想見他,但實在是因為薦頭的面子大——前面說了,梅屋莊吉在日本各地都有人脈,因此也不得不開門迎客。

這一回孫文仍是老生常談,拉贊助買武器,而中川領事則一反上次打太極拳的態度,很幹脆地表示,自己是外交官,不是軍官,只管經濟貿易這種文縐縐的東西,玩不來殺人放火之類的高精尖,所以實在抱歉,愛莫能助。

事後,中川恒次郎這樣評價孫文:“看他的樣子,讓我有一種仿佛碰上了《水滸傳》中江湖豪傑的感覺。”

不過對於起事計劃,中川也很不客氣地認為,純屬“空中樓閣”。

盡管沒得到足夠的支援也不被看好,但孫文還是決定按原計劃,拿著梅屋莊吉給他搞來的武器起事。

10月26日(農歷重陽節),孫文和一幹弟兄齊聚廣州,正式開始了行動。

這其中有孫文的發小陸皓東,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以及和孫文一起學醫的鄭士良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