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三章 吉野號(第4/7頁)

說完,天皇表示自己說完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接著也不等人請不等人恭送,徑直離開了主席台。

又過了數日,國會把錢批了。

你可能會問,就這麽簡單?

對,就這麽簡單,哦,不對,我忘了一件事兒,那就是天皇在國會的這段講話當天就被傳到了民間,日本老百姓也踴躍起來開始為吉野號捐款,捐款數額其實並不多,至少比起當年造三景艦的時候來要少不少,這是因為此一時彼一時也,三景艦那會兒發行的是國債,以後連本帶利還你的,而吉野號這會兒是純捐款,不還的。

還一個就是老百姓在捐款的同時,還口口相傳天皇的講話內容,結果是越傳越離譜,等傳到中國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另一段話——“在我大日本帝國海軍打敗清國之前,朕決定一天只吃一個飯團”。

這不是扯麽,你自己翻翻明治天皇的起居錄,那小子在甲午戰爭之前光吃牛排的記載就有好幾處,而且他還保持著很多良好的鍛煉習慣——比如每個星期都有好幾天下午騎半天馬,你相信那是一天只吃一個飯團子的人幹出來的事兒麽?你不信你一天只吃一個試試看,別說騎馬了,你連坐板凳的力氣都未必能拿得出來。

吉野號被日本買下來的真實情況就是,當時清朝要買另一艘,於是吉野號被日本看上,先在山縣有朋時代付了定金,並以國家商業利益為交換,再在伊藤博文上台之後找國會批余額,國會一開始不批,最後天皇出面大家只好買賬,就這樣,船買來了。

唯一值得論道論道的地方就是國會為什麽會買天皇的賬。

如果你告訴我說國會嘛都是日本人,日本人當然忠君當然買賬了,那我只能說你是在想當然。

議員不鳥首相,這是對的,因為首相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既不是首相選出來的,也不靠首相發工資吃飯。

可天皇就不同了,貴族院的議員們由天皇親選,只要天皇這天沒有光吃一個飯團子餓壞了腦子,就不會選跟他作對的刺兒頭,所以我們可以說,貴族院的議員們,其實都是天皇的幫眾,不是進了貴族院才忠君,而是忠君了才能被選上進貴族院。

那麽眾議院呢?眾議院的議員是選民選的,天皇本人無法決定由哪些人來擔任了,想要他們聽話怎麽辦呢?其實也很簡單,給錢就行。

不要以為開了國會就民主了,就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了,做夢吧,那就是個形式,有了國會,國會議員照樣能腐敗,照樣能受賄,包括受天皇的賄。

這絕不是什麽天方夜譚,事實上自打日本有國會的那天起,就同時有了賄賂議員的習慣。在國會剛剛成立那會兒,首相還是山縣有朋,為了通過增加賦稅的提案,他往往會收買反對派議員,每次費用通常是議員年收入的五倍,從陸陸續續的記載來看,光是山縣內閣當政期間,用於收買國會議員的費用就高達10萬日元——當時1000日元就能在東京市中心買一棟小洋樓,山縣有朋哪裏來的那麽多錢?

答案是天皇給的。

“首相山縣,從天皇那裏獲取資金用於賄賂議員,不過據說也有一部分錢是自掏腰包的。”

曾兩次出任內閣首相,歷經孝明,明治,大正,昭和的四朝元老西園寺公望在自己的日記裏如此寫道。

根據憲法,首相由天皇任命,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首相的意願就是天皇的意願,兩人同心同德穿一條褲子,而反對首相的那些議員,其本質上就是在反對天皇,對於這些人,要麽在半夜裏叫人把他弄死屍沉東京灣,要麽就想點詩外功夫把他收編成自己人,對此,天皇選擇了後者。

國會肯批款讓樺山資紀去買吉野號,絕不是他們有多愛國,這幫孫子真要論起節操來還未必能比得上給海軍捐款的那些失足婦女,只不過天皇出面了,拿了人的手軟了,沒辦法了,只好給錢了。

所以你不要再說什麽一個勵精圖治的政府對決一個腐朽沒落的政府,其實兩家當時的情況純粹是難兄難弟一對寶貨,充其量一個腐敗的政府VS一個更腐敗的政府罷了。

話既然說到這裏,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更腐敗的政府現在正在幹什麽吧。

當得知了日本從英國那裏付清余款,成功購買了吉野號之後,機智聰明的李中堂立刻明白自己變成對方的假想敵了,於是也毫不示弱地開始了籌錢大計,準備買下之前我們提到過的那艘被智利人買去的布蘭科號軍艦。

結果你已經知道了,因為沒錢所以沒買成,在這裏,我們來把過程詳細地說一下。

當年東鄉平八郎曾非常不解,為何五六年來清國水師除了把名字換成了北洋水師之外,其余的幾乎再無變動——既沒添加新船,也不曾有好好保養原有裝備,這是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