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二章 東鄉平八郎(第4/5頁)

明治四年(1871),著名的巖倉使節團成立,在一個叫巖倉具視的公卿的帶領下,一幫子日本人準備出國考察外加留學,東鄉平八郎也在留學的行列之內,盡管一開始他強烈要求去學鐵道技術,回國好搞搞鐵路研究啥的,但被負責這事兒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一口回絕,然後兩位巨頭親自做出指示:你丫的給我去學海軍!

之所以我們成不了巨頭而那兩位能成,那是因為我們很難擁有如同他們那樣的敏銳觀察力和預見能力。

就這樣,東鄉平八郎被送到了英國進行各種航海知識的進修,同時也學習了國際法,就是萬國公法;順便對萬國海律叢書,也有了十足的了解。在英國待了整7年之後,他於明治十一年(1878)回到了日本,在海軍省任職。明治十七年(1884),又擔任了軍艦天城號的艦長,然後以軍事觀察員的身份遠赴中國的福建省一帶,實地考察中法戰爭的戰況。

當年7月,在福建馬尾爆發了中法馬尾海戰,當時法國的艦隊總共有10艘,總噸位15000噸,火炮數量77門,而清朝方面的福建水師,共有戰艦51艘,總噸位11萬噸,各式火炮240門,盡管在裝備上不如法國那麽先進,但從數量上來看,其優勢還是能夠彌補質量上的不足的。

然而,開戰不過三天,清朝的戰艦就被打沉了19艘,受損32艘,等於是傷亡率百分百,福建水師基本上算是全軍覆沒了。

“只要日本再發展個那麽幾年,也不見得不能跟大清帝國的海軍碰上一碰。”

在看完了整場戰役之後,東鄉平八郎如是說道。

“我靠,這仗居然能被這幫孫子打成這樣?這個國家幹脆砸爛重建拉倒了!”

順便一說,在看完整個中法戰爭之後,還有一個人是這麽說的,同時也真這麽去做了。

那就是孫中山。

看完隔壁鄰居打架之後,東鄉平八郎回國繼續在海軍省上班。

在北洋水師訪問之前的幾個月裏,他當上了吳鎮守府參謀長。並且參加了丁汝昌開的那個party。

開完之後,丁提督為了展示大國風範大國度量,特邀了一些人前去近距離參觀定遠號的一些機要部位,比如大炮,比如內艙,比如士兵的宿舍。而東鄉平八郎也在特邀的行列之中。

參觀完之後,又是一頓飯局,吃飽喝飽,大家各回各家,東鄉參謀長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第二天繼續上班。

然後,部下便問起了領導:昨天的訪問您覺得大清的艦隊厲害不厲害?

東鄉平八郎笑了笑:“如果開戰的話,我們絕對能贏。”

部下一驚,心想你還真是敢想敢說啊,但嘴上自然不敢明說,只能用很婉轉的口氣問何以見得。

東鄉平八郎說道:“我在參觀定遠號,也就是他們旗艦的時候,看到清國的士兵在船艙的過道裏吃面,在主炮管上晾衣服,主炮乃是軍艦的靈魂,對它不尊重,怎能打勝仗?旗艦如此,其他的軍艦,想必也好不到哪兒去吧?”

屬下聽完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大人您的觀察力也太強了,照您這麽說,如果我們和大清打起來,那就贏定了?

“不錯,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這個故事後來成了很多人對北洋艦隊以及李鴻章口誅筆伐的重要材料之一,最早是見於日本作家小笠原長生的《聖將東鄉全傳》,看這名字就知道,這書其實是聖鬥士星矢的東鄉平八郎版,不過在該書中,曬衣服的炮管是隸屬於濟遠號而非定遠號,沒過多久,我國國歌的作詞者田漢先生便被此書給忽悠了一回,於1940年寫在《整建月刊》裏的文章中也提到了這事兒,同樣寫的還是濟遠號。這是中日兩國關於主炮管晾衣服的最早記錄。

但事實上,在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的訪問中,濟遠號尚且在威海衛曬太陽,根本就沒有踏上日本的海域。所以之後的各種史書裏,這艘船的名字便被定遠號給悄悄地取代了。

再到後來就越傳越神奇了,也不曬衣服了,說東鄉平八郎看到有人在定遠號的大炮管子上曬褲子,沒過幾年這褲子的褲腳管不知道被誰給裁剪了,變成了曬短褲,最近幾年直接就有人在文章上寫到北洋艦隊的水兵在定遠號主炮管上曬內褲。也不知道再過個幾年會不會有人聲稱他們曬的是自己的工資單。

定遠號主炮口徑305毫米,相當於一個臉盆,這還是內徑,算上外面的話那就是半米,周長150多厘米,你穿多大的內褲才能掛在上面曬啊?也不怕給風吹掉。

再者,根據圖紙以及相關數據顯示,主炮管離開甲板的距離是3米多,而露出炮罩的部分不足2米,換句話講,我如果打算在這根東西上曬衣服,那我得先爬上3米多高的炮管,然後掛在1米多的杆子上——這種長度最多曬一件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