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六章 兩雄初會(第2/3頁)

這倒是實話,事實上前面也說了,政變之後,漢城全城仇日,老百姓拿著菜刀擀面杖看到日本人就殺,而清軍非但沒跟著一起砍,反而還救助了不少城裏的日僑,用船護送他們去了仁川,這點日方也有承認,所以除非吳兆有袁世凱他們雙重人格,一面救人一面殺人,不然說清軍在甲申政變的時候屠殺日僑,確實不怎麽靠譜。

而且李鴻章在斷言否定之後,還加以解釋:“清國人跟朝鮮人從面容膚色上很難區分,或許是受害的日本人看錯了,同時也有可能是一些旅朝華僑中的敗類參與了打砸搶,那麽這就屬治安事件了,沒有必要放到今天這個場合來討論,反正不管怎麽樣,我大清的士兵是不可能參與殺害日僑的。”

因為李鴻章態度非常堅定而伊藤博文此刻手頭上也的確沒有清軍殺日僑的確鑿證據,故而這個話題只能到此為止,於是他只好再度調轉槍頭回到從前舊話重提,要求李鴻章就率先攻擊駐守王宮的竹添進一郎部給予說法和賠償,而李鴻章則仍是老一套的太極神拳,見招拆招地以力化力,就這樣,兩人從上午一直磨嘴皮子磨到了中午,李鴻章表示該開飯了,先吃飽了再說。

於是兩人移至飯堂,享受天下第一的中華料理,席間山珍海味不斷,伊藤博文吃得非常高興,因為只顧著吃,故而在飯桌上沒有跟李鴻章發生任何有營養的對話。

4月5日下午,第二次會談在老地方展開,這次談話的主要議題還是圍繞著3日沒說完的話展開,也就是日方要求清政府就先動手對竹添進一郎部發起進攻而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由於李鴻章沒有主動賠人錢的習慣,還是一套太極組合拳對付了一整天,兩個人一個要求賠錢,一個聲稱兩軍交戰互有損傷,繞了無數圈都繞不到一塊兒。

不過,因為伊藤博文確實纏勁十足,所以最終李鴻章也不得不表示,中方願意就此次兩國武裝沖突的個中細節再進行調查,同時也承諾,一旦調查發現大清確實存在著日方所說的那些過錯,則清廷一定照價賠償,絕不賴賬。

雖然這一看就知道仍是托詞,但怎麽說也算是個讓步了,而且,話說到這個份上,李鴻章等於是在告訴伊藤博文,老夫已經給予你余地讓你回國好去交差了,別再不知好歹地死纏爛打了,不然的話,不光你想要的東西一樣都得不到,就連原本能給你們日本的,也會被取消。

伊藤博文很明白,他更明白的是,兩國之間的外交,其實是基於國力之上的,現如今的日本就國力而言還不能跟大清相提並論,再這麽糾纏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

於是,這個話題就到此為止,雙方自動地進入了下一個議題——朝鮮的未來。

這話聽起來貌似有些王八蛋,怎麽說朝鮮的國運就該由朝鮮自己來決定,什麽時候挨著你大清跟日本的事兒了,可沒法子,現實情況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清日兩國惹不起兩眼發藍的西洋列強,只能欺負欺負朝鮮,在這半島上割肉奪利。

而從雙方的實力來看,日本比較弱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大清雖然強一些可也畢竟強得有限,而且此時此刻在越南他們正跟法國人開著戰,沒法搞兩頭對付,所以無論哪方想要吃獨食都不太可能,於是只能是各退一步雙邊互惠了。

4月18日,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各自代表清日兩國簽署了《中日天津條約》,內容不多,總共三條:

1.清日兩國共同從朝鮮撤軍,四個月內完成。

2.清日兩國不往朝鮮派遣軍事專員或是軍事顧問。

3.將來如果朝鮮碰到需要清日兩國任何一方出兵的情況,在出兵之前,一方必須以書面通知的形式照會另一方,同時,在完成軍事任務之後,即刻撤退,不作駐留。

此外,李鴻章另行一文,允諾中方將對在朝鮮王宮武裝沖突一事做徹底嚴密的調查,當然這個說過也就當調查過了,之後再也不曾有下文。

就此,這場史稱甲申政變的破事兒就算是到此結束了。

就政治方面而言,清日兩國算是打了個平手,一個失去了在一千多年來的藩屬國國土上駐軍的權利,而另一個則挨了一頓打也失去了剛剛得到的駐軍權,大家都吃了些虧。

至於社會影響,大清方面其實還好,沒什麽太大的動靜,關鍵是日本那邊,那真是朝野震撼,尤其是對於中國不賠償日本在朝挨打損失這一做法,各界憤慨異常,比如福澤諭吉,他就撰文一篇,聲稱在西洋文明如同麻疹一般四處蔓延的當今時代,日本何其不幸居然攤上了中國和朝鮮這兩個拼命阻擋文明開化的“惡友”,若是再跟這幫家夥繼續交往下去,估計西方列強都會把日本看作中朝兩國一樣的頑固不化的國家。所以,為了國家的前途著想,日本應該脫離和中國以及朝鮮的關系,不過,也不能就此將他們拋棄不管,應該要在適時的時候,拉這倆倒黴孩子一把,幫助他們走上文明開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