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三章 晁衡:混唐朝文化圈的日本人(第4/4頁)

晁衡點點頭說,回稟聖上臣確實漂去過安南。

“那就封你個鎮南都護,安南節度使吧。”

鎮南都護安南節度使就是當時越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正三品。

當然,鑒於當年在那地方所遭遇的不愉快經歷以及安史之亂後唐朝對邊疆地帶控制力的減弱,所以晁衡終究也不過是頂了個官名拿著一份薪水罷了,並沒有實際去那裏上任過。

之後,因為各種緣由,他再也沒能回去日本,一直留在了大唐。

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一月,晁衡病逝於長安,享年七十二歲。

他死後,被朝廷追封為潞州大都督,從二品。

很多人都覺得晁衡這個人要是生在中國的話,就憑他這點吟詩作賦的小能耐,能不能混到個七品縣令都還難說。這倒也不是有意貶低他,因為誰都可以去翻史書,看看晁衡這一輩子,作為一個大唐的官員,到底有沒有做出過值得封他三品頂戴的政績來,或者說他這一輩子有沒有做出過什麽正兒八經的成績來。

其實有,那就是他用自己的一生,促進了兩國的交流增進了兩國的友誼。

因為晁衡這個人的存在,使得中日兩國之間的關系進入了數千年來的第一個黃金期。日本人當然仰慕大唐,而唐朝人也同樣敬重並喜愛日本,至少在那個時候,雙方確實都認為彼此是真正意義上的兄弟之國。

如果要用什麽來比喻中日兩國之間關系變化,莫過於天上的月亮了,有時候圓滿,有時候月缺,有的時候甚至還會被完全遮擋起來讓人連一點光都看不到。

然而無論陰晴圓缺,那一輪明月卻都永不會西沉。

所以無論是三品鎮南都護安南節度使還是二品潞州大都督,這絕非僅是一個給晁衡的官位,而是大唐朝廷對這個日本人本身以及對他為唐日兩國所作出的一切的一種肯定,更是對唐日之間友誼的一種肯定。

而在日本的史書裏,對安倍仲麻呂是這樣評價的:以一介日本人的身份卻能在大唐名垂青史的,縱觀三百年來唯有兩人,一曰吉備真備,一曰安倍仲麿。

禮樂傳來啟我民,當年最重入唐人。

本來說到這裏就該算是結尾了,但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件很值得一說的事情,其實吉備真備和阿倍仲麻呂之間的交情的確相當深厚,所以在知道朋友無法回國而要長留大唐之後,真備便特地把一本原先準備獻給天皇的書當做禮物給了阿倍仲麻呂的家人。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送禮,你得明白,拋棄了使命獨自留在大唐的仲麻呂,在天皇眼裏屬於逆賊,他的家產領地要不是吉備真備在那裏拼死求情早就被沒收了,在這種時候還敢把給皇上的東西轉送給黑五類家屬,不但需要交情,更需要勇氣。

那本書的名字叫做《金烏玉兔集》,金烏就是太陽,玉兔則是月亮,連一塊兒實際上就是“陰陽”。

阿倍家的人把這本書奉為傳家寶,子子孫孫,代代相傳,並要求每一代人都刻苦研讀,早日領悟其中精髓。

後來真有一個子孫將此書完全融會貫通,成為了一代陰陽師。

他的名字叫做安倍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