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二章 超越盛唐,吉備真備的強國夢(第2/11頁)

而下道真備則是奇葩,因為他什麽都學,無論是聖賢書律法建築工藝還是兵法醫學天文學,甚至是琴棋書畫這種娛樂活動他都沒落下,而且還學得相當好,一般中國讀書人都不如他。

所以當時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數次希望他能留在唐朝做官,但都被婉言謝絕。

一連苦讀了十七年,到了天平六年(公元734年)年底,一來是感到該學的都學了是時候回國報效了,二來是正好有一團遣唐使從長安出發準備回日本,於是下道真備便也搭上了順風船,同船的還有幾個跟他同一年去大唐留學的人,比如玄昉。

一行人走了數月,一直到第二年(公元735年)的年初,才回到平城京。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遣唐使回到日本,基本都能得以富貴,下道真備當然也不例外,作為資深海歸精英,他一踏進平城京,就接到了升官的通知,官階從原來的從八位下一躍升至了正六位下。

雖然八和六之間只差個七,但在當時日本的官階裏,從八位下和正六位下之間,差了整整十級。

不過這也算不了什麽新鮮事,畢竟誰都知道那會兒最重入唐人,下道真備真正在平城京內引起軒然大波讓大家都知道他名聲的契機,還是因為數日之後,他把那個拼死也要保住的大箱子獻了上去。

在這個箱子裏,有總共1600卷經典,除了常規的儒家書籍和史書之外,還有天文學,音樂和兵法等著作,其中的《唐禮》130卷、《大衍歷經》1卷、《大衍歷成立》2卷、《樂書要入》12卷等,都堪稱是無價之寶。

和各種書一起獻上去的,還有弦纏漆角弓、馬上飲水漆角弓、露面漆四節角弓各一張,射甲箭二十支,平射箭十支,日時計一個以及樂器若幹。

這次獻寶行動在京城裏引起了轟動,天皇還特地搞了個展覽讓王公貴族們前來觀摩,而在各種圍觀的過程中,有兩個人同時注意到了下道真備,他們都是朝中的重臣,一個叫葛城王,一個叫藤原仲麻呂。

葛城王是敏達天皇的後裔,藤原仲麻呂的曾祖則是藤原鐮足,兩人都是當時平城京裏能呼風喚雨的人物,但同時也是一對冤家。

對於這個帶了一箱子寶貝回來的精英下道真備,兩人都想把他拉攏到自己的陣營,於是鉚足了勁兒跑去套近乎,先是葛城王非常禮賢下士地讓人把真備召到了自己的王府噓寒問暖了一番,而藤原仲麻呂則更加一步到位,親自跑到下道家,說明天跟我一起去皇宮,天皇要見你,不是以前的那種團拜會,而是皇上單獨會見你一個。

當時執政的是聖武天皇,此人好佛,極端好佛。

所以他見到下道真備後的第一句話,是問先生你既然從大唐帶了那麽多佛經回來,那麽自己對佛法又有什麽心得呢?

下道真備回答說自己雖然也讀過佛經,但更主要的是讀律法,讀經典,盡管偶爾也想想佛家的哲學,可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讓日本變得更強大。

這很明顯是在指責天皇,你一國之君不思如何治國天天想著拜佛,幹脆去廟裏得了。

但信佛之人畢竟是信佛之人,聖武天皇聽完後沒有任何不快,而是順水推舟地問道:“那麽如何才能讓日本變得更強大呢?”

“回稟聖上,想要讓日本變得強大,只有學習大唐的一切。”

“從大化改新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學大唐了,如今都過了七八十年了,可日本仍然不能與大唐相比,這又是為什麽?”

“臣以為是學得不夠。”

“學得不夠?此話怎講?”

“誠然,自多年前開始日本便一直在學大唐,可學的僅僅是律法、佛經等極少數東西罷了。臣以為,所謂學習大唐的一切,就是完全模仿大唐行事,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所用所行的一切,都做到和大唐一樣,如此一來,日本必定會強盛。”

“要多久?”

“大唐開國至今,已經一百余年了。”

顯然聖武天皇對一百年這個概念是無法接受的,連忙轉換了話題:“那麽下道真備,你自己又有何願望呢?說出來,朕可以幫你實現。”

“我自己……”下道真備還真沒想到過這個問題,所以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我自己……並沒有什麽想要的啊。”

“沒事,你但說無妨。”天皇笑著說道。

“那……那臣就說了……臣有高堂在上,想要一間足夠大的宅子奉養老母……”

或許是多少年來沒聽到過如此樸實的言論了,故而此話一出,在場的大夥都愣住了。

當時在場的,還有藤原仲麻呂的姑姑——聖武天皇之妻光明皇後。這也是為什麽藤原仲麻呂能輕易讓下道真備進宮面聖。

光明皇後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從藤原家出來的皇後,同時也是史上最初的非皇族出身的皇後。她的出現,代表著之後長達幾百年的藤原家稱霸後宮的歷史被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