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八章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第2/5頁)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自秦始皇時代起,在天朝上邦的中華帝國眼裏,所謂的天子也就是皇帝,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能有一個,其他的鄰邦永遠都是附屬,可以稱王,但決不允許稱帝。

這叫做堅持只有一個皇帝絕不動搖,屬基本國策。

現在倭國人公然提出一倭一隋,悍然挑戰大隋皇朝的外交底線,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況此事若是一開先例,以後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然而,隋煬帝在憤怒的同時卻也有了一絲疑惑:這小小的倭國哪來那麽大膽子,就敢在老子跟前稱皇帝?難不成是瘋了?而且還自稱日出國,說老子是日落國。

雖然隋煬帝可以一聲令下出兵伐倭,但不是現在。

眼下隋朝的外交政策主要是針對北面高句麗的,因為那地方不但時常流露出諸多對大隋的不臣之心與不服之情,而且還四處騷擾百濟和新羅以及遼東邊境,直接對隋朝的國家領土產生了威脅。

所以隋煬帝一直憋著想給那幫不知好歹的家夥們一兩下子,多年來都處於準備狀態中。

也就是說,目前的隋朝除非騰出手來搞兩線作戰,不然根本就拿活蹦亂跳的倭國沒轍。

而兩線作戰一般是國家外交的大忌,如無大事斷不會這麽弄。

當然,該情報早就被倭國方面給掌握了。

於是隋煬帝對廄戶王子擅自為推古天皇加封天子稱號一事的答復只能是:強壓心頭怒火,表示這次看在你們是未開化蠻邦的情況下就饒你們一回。朕親自修書一封,你拿去給你們倭王看,以後切莫再有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不然就別怪刀槍無眼了。

不過,雖說這次你們把朕給惹毛了,但大隋和倭國之間友好總歸是主流,所以這次我們大隋方面也會派出一名專使和你一同去倭國,會見一下倭王,以增進兩國感情。

小野妹子一聽連忙跪下磕頭謝恩。

使者的名字叫裴世清,時任鴻臚卿掌客,其實就是專門負責外交接待的高官。

不管怎麽說,該交的國書已經遞交了,該拿的回文雖然還沒寫好但也肯定能拿著,而且對方連回訪的使者都已經安排妥當,故而這次出國訪問,至少從表面上看,算是功德圓滿了。但實際上小野妹子明白壓根就不是這麽回事,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不過此時他也沒什麽好說的,只是沖楊廣行了個大禮,轉身結束了這次會見。

看著告辭離去的小野妹子,隋煬帝只是輕蔑一笑:“不知天高地厚,也想妄稱九五。”

在他看來,倭國之所以自稱天子,不過是純屬想威風一下的沖動之舉。他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日本人又不傻,怎麽可能因一時的激情而跑長安去踩中國人的底線過嘴癮?

自稱天子,那絕對是蓄謀已久的事,而且少說也是數代倭國統治者代代相傳的一個心願。換言之,這步很大的棋至少也盤算了百多年。

回顧之前南北朝倭五王的那段,之前就說過,自打從劉宋那裏得到了都督南部朝鮮半島諸國軍事權的名分之後,倭國對中國的外交方針就開始發生了相當微妙的變化。在此之前主要是來朝貢,在那之後則每次來都必定有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辦事來的。

請不要忽略這種變化。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方老大,你有一群馬仔,平日裏他們都會很守規矩地隔三岔五給你上貢,或真金白銀或名煙名酒。

但突然有一天,其中的一個不再送東西了,這家夥即使是上門找你,那也只是除了一張嘴什麽都不帶,而且每次的話題都相當正經,不是一臉嚴肅地跟你匯報這個月你的另一個馬仔A擋了他的財路,就是渾身殺氣地告訴你下個月他準備吞了另一個馬仔B的堂口。

這說明什麽?很明顯,這說明這廝已經不再滿足於只做你的馬仔了,他打算跟你平起平坐,也做一個老大。

同理可證,倭國外交方針的變化,說明他們對中華朝廷的外交政策,已經從原來的藩屬對宗主國的討好漸漸演變成為了對等的國與國邦交,至少在態度上是這樣的。

當年的中華帝國,對於倭國來說,確實是至高無上的,而數百年過後,隨著日本自身的不斷強大,對中國國情的不斷深入了解,原先籠罩在對方身上的那圈光環也越發暗淡,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不願意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他們想尋求的,其實是一種互相尊重的對等外交,也就是想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兄弟,中國是兄,日本是弟。

其實這個想法平心而論並沒有錯,首先雙方同文同種且一衣帶水,稱一聲兄弟並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其次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交往本來就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那種卑尊屈膝地諂媚對方是慈父親爹又把自己貶為兒皇帝的攀親做法,哪還能算得上是“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