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珠光寶氣(第2/7頁)

五芝地仙金髓丹:由11味中藥加蜂蜜配制而成。服用百日後,可五臟充實,益氣生津,肌膚潤澤,延緩衰老。

平安丸:由9味中藥調配而成,即檀香、沉香、木香、白蔻仁、肉蔻仁、紅蔻、神曲、麥芽、山楂等。連服數日,消化有力,氣血旺盛,皮膚營養充足,面色逐漸紅潤。

保元益壽丹:用人參3錢、炒於術3錢、茯苓5錢、當歸4錢、白芍2錢(炒)、幹地黃4錢、陳皮1錢5分、砂仁1錢、醋柴1錢、香附2錢(炙)、桔梗2錢、杜仲4錢(炒)、桑枝4錢、谷芽4錢(炒)、薏米5錢(炒)、炙草1錢,共研成極細的面,每次服用1錢5分,老米湯調服。主治血虛、血虧引起的精神不振,肢體疲倦,面色黃萎,飲食少,虛熱等症。人參補元氣,當歸生血養血;砂仁、香附、陳皮理氣,舒肝,化痰;谷芽、薏米和胃消食;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地黃清熱生津,甘草瀉火解毒。和為補血、理氣、調肝、健脾、清熱、保元、強健之功效。此方擬於1882年。

十全大補丸:人參2錢5分、白術5錢(土炒)、當歸5錢、川芎5錢、白芍5錢、黃芪1兩(蜜炙)、茯苓1兩、肉桂1兩、熟地1兩、甘草2錢5分,共為研末,水疊為丸,每次服用1—2錢。此方主治血虛引起的精神不振,肢體疲倦,面色黃萎,飲食少。所用熟地,滋陰補血;當歸和氣生血,白芍斂陽益血,川芎調和血氣,人參大補元氣,白術健脾強胃,茯苓滲濕利竅,甘草補脾益氣,黃芪益氣,肉桂溫血,和為助陽,固衛,保元,大補秘方。此方擬於1884年。

這些美容健身之術,使得慈禧皮膚狀況有所改善,加上她富有心計,又擅唱南曲,終於引起了鹹豐帝的注意,臨幸過後即懷孕生子,幸運之神終於向她招手了。

鹹豐死時,她年方27歲,正是風華之年。她一面追逐權力,一面更加刻意地打扮自己。她甚至養成了喝人乳的習慣,將那些剛剛生產過的(一定是二胎,因為二胎的產婦奶水純正而旺足)相貌漂亮的旗人(只有旗人才放心)少婦弄進宮來,奶水旺足,供其服用,每天常用這樣的奶母就有3人。服用時,有時要加進少量珍珠粉。久而久之,慈禧的皮膚越發白皙。

香料的調制

關於宮中“香料”,《甄嬛傳》塑造的兩個人與之產生了關聯:一是安陵容親自調制香料,並且是個“香料”高手;二是最愛歡宜香的華妃。根據清宮档案,清宮主位確有熟悉醫道之人,比如康熙、雍正、乾隆、慈禧,也有慈禧親自指導宮人配制胭脂的記載。可是,妃嬪們配制香料的档案卻不見記載。究其原因,普通妃嬪們地位不高,其生活細節不會被記錄在档;另外,這些人也不可能深諳香料的制作工藝。尤其是安陵容這種作為雍正帝的嬪禦,約束甚嚴,並不敢在後宮大行其道。

據不完全統計,宮中女人每年光脂粉一項開銷不下四萬兩白銀,將香噴噴的胭脂裝在漂亮的盒子內,既實用又好看,後妃們樂此不疲。這些胭脂有自制的,也有從廣州進口的,還有外國使臣或公使夫人獻上的。六宮粉黛通過使用高档脂粉,越發美麗動人。資料記載,光緒二十六年,隆裕皇後隨慈禧西逃時,倉促間,未帶脂粉盒,一路上沒有脂粉用,很不方便,直到太原、長安才命人到民間去購買。

清宮中曾有瑪瑙太平車傳世,其實是後妃臉部按摩器。按摩前,後妃們先用鷹糞、珍珠粉兌上乳汁,做成膏狀物,再將其塗於臉部,然後用太平車來回揉搓,不僅使其皮膚不易衰老,還會緩解面部疲勞。有時按摩,會在面部塗一些增白的膏劑,有利於皮膚白晳。

另外,清宮女人是否會使用香料呢?民間盛傳乾隆香妃體有異香,有專家考證,香妃自身不可能發出香味,極有可能是其隨身攜帶並大量使用香料,久而久之,香味滲透到了皮膚裏面,才散發出了奇異的香味。

又有人考證香妃之“香”,可能與一種沙棗樹有關。沙棗樹產於新疆,葉子為銀,花為金色,開花時芳香無比,沙棗樹素有“金花銀葉鐵幹幹”之稱。香妃入宮後,相傳她要在宮中種植沙棗樹,以解思鄉愁緒。乾隆依了她,種植大量沙棗樹,花香味熏染了香妃,從此她身上也帶有奇異的香味。

華貴護指

清宮後妃有留指甲的習慣,一般在大拇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留有長長的指甲。這些長指甲極易折斷,尤其是在冬季,指甲脆弱。所以,太醫院的太醫們便為後妃們研制了軟化指甲的藥水,定時由宮女們伺候浸泡。不僅如此,為了美化和保護指甲,要制作漂亮的甲套,有金護指、銀護指、玉護指和棉護指,適用於不同季節:冬季,會用棉護指,裏面有棉;夏季用玉護指,玉石的質地會很涼爽;春秋季節,則使用金護指或銀護指。從慈禧太後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指甲足有7寸長,不僅有華麗的甲套,還要塗進口的甲油,並有專門宮女按時伺候泡洗,宮中為她的指甲準備了一套專用工具箱,內有小刷子、小剪子、小刀子、小銼子之類。慈禧太後在1900年西逃前,怕暴露目標,狠心剪掉了自己多年養起來的指甲,當時還為此大哭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