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近代史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和戊戌政變(第2/2頁)

這一年八月,那拉氏由頤和園還宮,說德宗因病不能視事,復行垂簾聽政,而幽帝於南海的瀛台。康有為之弟廣仁,和新黨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同時被殺。時人謂之六君子。注811康有為因奉德宗密詔,先期出京走香港。梁啟超則於事變後走日本。新政一切廢罷。和新政有關連的人,一切罷斥,朝右的新黨一空。

然政治雖雲復舊,人心則不能復變。於是康有為在海外立保皇黨。圖推翻那拉後,扶助德宗親政。一九〇〇年,其黨唐才常謀在武漢舉事,事泄被殺。注812有為等遊說當時的大臣,亦沒有敢聽他的話,實行清君側的。然而輿論的勢力,則日日增長。梁啟超走日本後,發行《清議報》,痛詆那拉後。便國內諸報,如上海的《蘇報》等,亦有明目張膽,反對舊黨的。其余各報,雖不敢如此顯著,亦大都偏向維新。那拉後要想禁絕他,以其地在租界,未能辦到。要想照會外國,拘捕康、梁,外人又認為國事犯,加以保護。於是守舊之念,漸變而為仇外之念。而帝後間的嫌隙,積而愈深。那拉後想行廢立,其黨以意諷示各公使,各公使都表示反對。乃先立端郡王載漪(yī)之子溥(pǔ)儁(jùn)為大阿哥,以覘輿情。而海外的華僑,又時時電請聖安,以示擁戴德宗。經元善在上海,亦合紳民等電爭廢立。太後要拘捕他,又被逃到澳門。於是後黨仇外的觀念愈甚,遂成為庚子拳亂的一因。

【注釋】

注807 譬如君主專制,是從前視為天經地義的,然而明末,黃宗羲著《明夷待訪錄》,對於君臣之義,即已根本懷疑,便是其一例。可參看第三編第四十六章。

注808 拳匪亂時,守舊大臣的意見,仍屬此派,可參看下章。

注809 德宗的有志於變法,是很早的,當一八九四年,即中日開戰的一年,即擢編修文廷式為侍讀學士。那拉後因廷式為德宗所寵珍、瑾二妃之師,杖二妃;妃兄志銳,亦謫烏裏雅蘇台,廷式托病去。後亦革其職。至一八九五,即和日本定和約的一年,德宗和翁同龢謀變法,那拉後知之,又撤去同龢的毓慶宮行走,戊戌政變後,又奪其前大學士之職,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注810 有為此等見解,為其素定的宗旨,可參看其所著《官制議·宋官制最善》篇。

注811 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當時都為軍機章京。變法諭旨,大抵出此四人之手。章奏亦都交此四人閱看,當時舊黨側目,謂之四貴。

注812 參看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