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近代史 第七章 清中葉的內亂(第2/2頁)

天理教匪亂後八年,便是一八二〇年,仁宗死了,宣宗即位。這一年,回疆又有張格爾之變。天山南路的回民,信教最篤。清廷雖征服回部,本來不能使他們心服的。但是清朝知道他們風氣強悍,事定之後,亦頗加意撫綏。回民喪亂之余,驟獲休息,所以亦頗相安。日久意怠,漸用侍衛和在外駐防的滿員,去當辦事領隊等大臣。都黷貨無厭,還要廣漁回女。由是民心憤怨。這一年,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就借兵浩罕,入陷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等城。清廷命楊遇春帶著陜甘的兵,前往剿辦,把張格爾打敗。張格爾走出邊。楊遇春又誘其入犯,把他擒殺。於是清廷命浩罕執獻張格爾家屬。這張格爾是回教教徒,認為教主後裔的,這如何辦得到?於是清廷絕其貿易。浩罕就又把兵借給張格爾的哥哥玉普爾,使其入寇。交涉(jiāo gé),直到一八三一年,才定議:清朝仍許浩罕通商,而浩罕允代中國監視和卓木的家族,這交涉才算了結。清朝在這時候,對外的威嚴,就也有些維持不住了。

【注釋】

注705 見第三編第四十章。

注706 一七二九年,清世宗曾因曾靜事降旨說:“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於明之後裔。……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可見在清代,抱民族主義的人很多;即跡涉迷信之徒,實系別有深心的,亦自不乏;不過既經失敗,其真相就無傳於後罷了。

注707 見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