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古史 第二十七章 唐中葉以後的政局(第2/3頁)

沙陀是西突厥別部。注453西突厥亡後,依北庭都護府以居。後引吐蕃陷北庭。又為吐蕃所疑,乃舉部歸中國。中國人處之河東。注454簡其精銳的為沙陀軍。懿宗時,徐、泗兵戍桂州的作亂,北還。注455靠著沙陀兵打平。於是其酋長朱邪赤心,賜姓名為李國昌,用為大同節度使。後又移鎮振武。注456國昌的兒子克用,叛據大同。為幽州兵所破。父子俱奔韃靼。注457八七五年,黃巢作亂。自河南經山南,沿江東下,入浙東,經福建,至嶺南,再北出,渡江,陷東都,入潼關。田令孜挾僖宗走蜀。諸方鎮多坐視不肯出兵。討賊的兵,亦不肯力戰。不得已,赦李克用的罪,召他回來。李克用帶著沙陀、韃靼萬余人而南。居然把黃巢打平。然而沙陀之勢,就不可復制了。

黃巢亂後,唐室的威靈,全然失墜。沙陀雄據河東。黃巢的降將朱全忠據宣武。注458韓建、王行瑜、李茂貞等,又跋扈關內。注459僖宗崩後,昭宗繼立。百計以圖挽回,終於無效。朝廷每受關內諸鎮的脅迫,多借河東以解圍。自黃巢亡後,其黨秦宗權復熾,注460橫行河南。此時朱全忠的情勢,甚為危險。而全忠居圍城之中,勇氣彌厲。到底乘宗權兵勢之衰,把他滅掉。又吞並山東和淮北。服河北三鎮。並河中。降義武。取澤、潞及邢、洺、磁。注461連年攻逼太原,於是河東兵勢亦弱,惟全忠獨強。昭宗和宰相崔胤(yìn)謀誅宦官。宦官挾李茂貞以自重。崔胤召朱全忠的兵。宦官遂劫帝如鳳翔。全忠進兵圍之。茂貞不能抗,奉昭宗如全忠營。於是大誅宦官。而昭宗亦被全忠劫遷於洛陽。旋弑之而立昭宣帝。九〇七年,唐遂為梁所篡。

這時候,除河東以外,又有吳、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六國,遂入於五代十國之世。

【注釋】

注431 安西,治安西都護府,今新疆龜茲縣。北庭,治北庭都護府,今新疆迪化縣。河西,治涼州,今甘肅武威縣。隴右,治鄯州,今青海西寧縣。朔方,治靈州,今寧夏靈武縣。河東,治並州,今山西太原縣。範陽,治幽州,今河北北平縣。平盧,治營州,今熱河朝陽縣。劍南,治益州,今四川成都縣。以上九節度使。嶺南經略使治廣州,今廣東南海縣。

注432 驛名,在今陜西興平縣。

注433 靈州治。

注434 唐以洛陽為東京。

注435 河陽,今河南孟縣。懷州,今河南沁陽縣。

注436 鐵勒仆骨部人。仆固,即“仆骨”異譯。

注437 蒙嶲詔,在今四川西昌縣。越析詔,亦稱磨些詔,在今雲南麗江縣。浪穹詔,在今雲南洱源縣。邆睒(téng shǎn)詔,在今雲南鄧川縣。施浪詔,在洱源縣之東。蒙舍詔,在今雲南蒙化縣。蠻語謂王為詔,蒙舍詔地居最南,故亦稱南詔。

注438 昭義軍,治相州,今河南安陽縣。成德軍,治恒州,今河北正定縣。天雄軍,治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盧龍軍,即範陽軍。

注439 今河南陜縣。

注440 初為觀軍使。軍將卒,軍遂統於朝恩。

注441 唐初從征之兵,事定之後,無家可歸者,給以渭北閑田,仍充天子禁衛,子孫世襲其業。

注442 治襄州,今湖北襄陽縣。

注443 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縣。

注444 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

注445 今陜西武功縣。

注446 治蒲州,今山西永濟縣。

注447 今陜西南鄭縣。

注448 盧龍,天雄,成德。

注449 時鴆殺宦官王守澄。鄭注先出守鳳翔,謀選精兵入京,送王守澄葬,乘勢誅滅宦官。未及期,李訓等先發。詐稱左金吾殿後有甘露降,派宦官去看,想趁此把他們殺掉。誰知事機泄漏,中尉仇(qiú)士良、魚弘志就劫文宗入宮,以神策軍作亂。殺李訓及宰相王涯、賈(sù)。鄭注亦為鳳翔監軍所殺。

注450 義成軍,治邢州,今河北邢台縣。

注451 治成都。

注452 參看《廿二史劄記》“唐代宦官之禍”。

注453 其部落本名處月。其酋長姓朱邪,即“處月”異譯。處月依北庭都護府以居。其地在金安山(今名金山)之陽,蒲類海(今巴裏坤湖)之陰,有大磧名沙陀,中國人稱為沙陀突厥,又簡稱沙陀。

注454  在今山西山陰縣北黃花堆。

注455 徐州,今江蘇銅山縣。泗州,今安徽泗縣。桂州,今廣西桂林縣。

注456 大同軍,治雲州,今山西大同縣。振武軍,治單於都護府,今綏遠和林格爾縣。

注457 靺鞨別部居陰山的。

注458 治汴州,今河南開封縣。

注459 韓建鎮國軍,治華州,今陜西華縣。王行瑜邠寧軍,治邠州,今陜西邠縣。李茂貞鳳翔軍,治鳳翔府,今陜西鳳翔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