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古史 第二章 秦漢之際

秦二世的元年,便是公元前二〇九年,戍卒陳勝、吳廣,因為遣戍漁陽,自度失期當死,起兵於蘄(qí)。注194北取陳。勝自立為楚王。於是六國之後,聞風俱起。

魏人張耳、陳余,立趙後歇為趙王。

周市立魏公子咎為魏王。

燕人韓廣,自立為楚王。

齊王族田儋(dān),自立為齊王。

時二世葬始皇於驪山,注195工程極其浩大。工作的有七十萬人。二世聽了趙高的話,把李斯殺掉。以為山東盜是無能為的。後來陳勝的先鋒兵打到戲。注196才大驚,赦驪山徒,命少府章邯,帶著出去征討。這時候,秦朝政事雖亂,兵力還強。山東烏合之眾,自然不能抵敵。於是陳勝、吳廣,先後敗死。章邯北擊魏。魏王咎自殺。齊王儋救魏,亦敗死。

先是楚將項燕之子梁,和其兄子籍,起兵於吳。沛人劉邦,亦起兵於沛。注197項梁渡江後,因居鄛(cháo)人範增的遊說,立楚懷王之後心於盱眙(xū yí),仍稱為楚懷王。注198項梁引兵而北,其初連勝兩仗。後來亦為章邯所襲殺。於是章邯以為楚地兵不足憂,北圍趙王於巨鹿。注199

楚懷王派宋義、項籍、範增北救趙,劉邦西入關。宋義至安陽,注200逗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籍矯懷王命殺之。引兵北渡河,大破秦兵於巨鹿下。章邯因趙高的猜疑,就投降了項籍。先是韓人張良,因其先五世相韓,嘗散家財,募死士,狙擊秦始皇於博浪沙中,注201想為韓報仇。及項梁起兵,張良遊說他,勸他立韓國的公子成為韓王。劉邦因張良以略韓地,遂入武關。注202趙高弑二世,立公子嬰,想和諸侯講和,保守關中,仍回復其列國時代之舊。子嬰又刺殺趙高。而劉邦的兵,已到霸上了。注203子嬰只得投降。秦朝就此滅亡。時為公元前二〇六年。

項籍既降章邯,引兵入關。劉邦業已先入,遣兵將關把守了。項籍大怒,把他打破。這時候,項籍兵四十萬,在鴻門。注204劉邦兵十萬,在霸上。項籍要打劉邦。其族人項伯,和張良要好,到劉邦軍中,勸良同走。劉邦因此,請項伯向項籍解釋;自己又親去謝罪。一場風波,才算消弭。

這時候,封建思想,還未破除。亡秦之後,自然沒有推一個人做皇帝之理。於是便要分封。當封的,自然是(一)前此六國之後;(二)亡秦有功之人。而分封之權,自然是出於眾諸侯的會議,能操縱這會議的,自然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人。於是項籍便和諸侯王,議定分封的人,如下:

當楚懷王遣將時,曾說:先入關中者王之。照這句話,此時當王關中者為劉邦。然而項籍受章邯之降時,已將秦地分王邯等三人了。這大約是所以撫慰降將之心,減少其抵抗力的。其時劉邦的能先入關,原是意想不到的事。這時候不便反悔。於是說:(一)懷王不能主約;(二)巴、蜀、漢中,亦是關中之地,就把劉邦封為漢王。這也不能說不是一種解釋。然而龍爭虎鬥之際,只要有辭可借,便要借口的,哪管得合理不合理?

項籍尊楚懷王為義帝,而自稱霸王。照春秋戰國的習慣,天子原是不管事的;管理諸侯之權,在於霸主。這時候,天下有變,自然責在項籍。於是因田榮的反叛,出兵征討。漢王乘機便說:項籍分封不平。以韓信為大將,北定三秦,又破韓、河南、西魏、殷四國。並塞、翟、韓、殷、魏之兵五十六萬人東伐楚。居然攻入楚國的都城,項籍聞之,以精兵三萬人,從胡陵還擊。注205大破漢兵。漢王脫身逃走。然而漢王有蕭何,守關中以給軍食。堅守滎陽、成臯以距楚。注206而使韓信北定趙、代,轉而東南破齊。而項籍的後方,為彭越所擾亂,兵少食盡。相持數年,楚兵勢漸絀。乃與漢約,以鴻溝為界,注207中分天下。漢王背約追楚。圍項籍於垓(gāi)下。項籍突圍而走。至烏江,自刎死。於是天下又統一了。時為公元前二〇二年。

【注釋】

注194 今安徽宿縣。

注195 見第二編第六章。

注196 在今陜西臨潼縣東北。

注197 今江蘇沛縣。

注198 居鄛,今安徽巢縣。盱眙,今安徽盱眙縣。戰國時,楚國的懷王,和齊國交好。秦國人妒忌他,叫張儀去騙他,如肯絕齊,便送他商於(yú)之地六百裏(在今河南淅川縣西)。楚懷王信了他,與齊絕交。秦國人卻不給地。懷王大怒,發兵伐秦大敗。後來秦國人又誘他去會盟,把他拘執起來,要求割地,懷王不肯,便死在秦國。楚國人很哀傷他。所以此時以死者之謚,為生者之號,以鼓動民心。古人本有生時立號的。如《史記·殷本紀》說:“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是。又如周朝的成王,漢朝人亦有以為成字是生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