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巔之城一個救世主國家的起源

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將成為一座山巔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視我們。因此,如果我們所行之事違背了上帝的差遣,使他收回了賜予我們的幫助,我們就會成為整個世界的傳說與笑柄。

約翰·溫斯羅普《基督慈善之典範》,1630年

弗吉尼亞公司在1619年把英國女性送到弗吉尼亞,這一舉措旨在維持殖民地的長期穩定,讓英國殖民者至少不會覺得這片新土地與自己曾經生活的地方差別過大。然而,引入非洲勞工的目的則有所不同。在生而自由的英國殖民地中,這些人卻很快變成了奴工,也成為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基石。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在新世界中建立起來的社會,注定與英國人和非洲人曾經生活的地方大相徑庭。雖然英國女性的到來出於自願,非洲奴工的到來出於強制,但兩個群體同樣要面臨在新世界中重新開始生活的挑戰。第一批非洲人的到來,意味著北美殖民地已經成為經濟和社群層面正在崛起的大西洋世界的一部分。新世界提供了生產的原材料——糖、煙草、可可粉,英國則作為最終的加工者。但實際上,英國對於新世界的生產過程和人力成本並沒有非常充分的了解。

弗吉尼亞公司的創立標志著這個時期,新資本主義力量開始崛起,一個強大的商人階層正在形成。這一階層既意識到新世界帶來的機遇,也有能力籌集風險資本,而這種能力是早期來到美洲的“冒險家們”所沒有的。不過,弗吉尼亞公司漸漸發現,籌集資金相對簡單,真正難的卻是控制那些進行實際生產工作的工人。如果想要推動早期資本主義革命,便必須要在各個方面提高生產效率,但在早期的切薩皮克地區,除去煙草種植業之外,生產效率普遍不盡如人意。

一直到1620年夏天,在這個新世界中,弗吉尼亞公司對於財富的追求也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它仍舊對未來保持樂觀。雖然弗吉尼亞公司承認“諸多災難的存在,正是因為全能的上帝樂於允許所有善行和神旨的敵人,來打擊、壓制和磨礪弗吉尼亞神聖的種植業,以及基督教和英國人民”,它同時也表明殖民地“已經迅速變得偉岸、強壯、富饒和繁榮,遠遠超過了之前的發展”。和之前的報告如出一轍,弗吉尼亞公司再次否認了那些“玷汙和敗壞這個國家”、認為這個國家“貧瘠蕭索、無利可圖”的謠言。同時,它也強調弗吉尼亞事實上是“一片富饒廣闊、水源豐富”的土地,它“擁有上帝賦予的所有自然的恩賜”,“劣等民族根本不配享有”。弗吉尼亞公司宣稱,英國想要獲得的東西在這裏應有盡有。類似於皮草、大麻、亞麻和木材這些在俄國、挪威和德國等國家昂貴稀缺的物品,在這裏卻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法國和西班牙的酒、水果和食鹽,波斯和意大利的蠶絲都可以在弗吉尼亞找到,並且質量毫不遜色。”[1]由此不難窺見,弗吉尼亞公司對於這個新世界的想象有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它已經忘卻了尋找金礦未果的失望之情,並且根據新世界的實際可能,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征程。

遺憾的是,這份報告中的很多內容仍然是一廂情願的想象。切薩皮克的生活仍舊充滿了掙紮。正當弗吉尼亞公司在潛在的投資人面前為這片土地高唱贊歌之時,殖民地總督喬治·亞德利(George Yeardley)卻抱怨說,新的移居者在到達這裏時並沒有準備好充足的食物,讓他不得不用自己儲存的糧食來養活他們。“閣下,我希望,”他向埃德溫·桑茲(Edwin Sandys)請求說,在運送更多移民者來到這裏之前,“請給我充足的時間來創造定居條件,建造房屋、安頓移民”,在他們啟程之時,“請每人至少攜帶六個月的補給”(圖7)。不過,在亞德利寫這封信時,殖民地剛剛迎來了一次相當大的豐收。至少在某些方面,這片土地兌現了它的諾言,雖然既不是按照它所設定的方向,也不是通過一種它可以控制的途徑。次年(1621年),弗朗西斯·懷亞特爵士(Sir Francis Wyatt)接替亞德利成為殖民地總督,弗吉尼亞公司發布了一項命令,強調要“建立和支持那些主食商品的生產,這些商品對於種植業的維持和增長都至關重要”。他們特別注意限制“煙草的過度生產”,另一個重要的措施便是禁止殖民者“穿戴黃金飾物和絲質衣物,除非他們能夠發展自己的蠶桑業,通過自己養的蠶來制作衣物”[2]。然而,殖民地居民顯然並沒有像弗吉尼亞公司所希望的那樣在意這些服裝的樣式,在切薩皮克地區很少有人聽從這一禁令。

煙草一開始被殖民者用來購買妻子,當時購買一位英國女性的價格是120磅煙草,在1619年,每磅煙草的價格是3先令。但煙草的價值並不僅止於此,它還為殖民者提供了一條快速致富的方法。和這個新世界的其他產品一樣,煙草在歐洲迅速打開銷路。弗吉尼亞煙草最早是被約翰·羅爾夫(John Rolfe)引入殖民地的。相比西班牙煙草來講,它的質量略有遜色,但和玉米或其他更為必需的主食類作物相比,它的價格更高,故而種植者甚多。雖然利潤可觀,但煙草對於殖民者的健康並無益處,事實上,對於殖民地的發展則損害更大。例如,雖然售賣女性的主意是為了撫慰那些加入到這場廣漠荒原冒險中的男性們,讓他們在財富之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但這個方法並沒有那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