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崛起,努爾哈赤(第3/9頁)

女真這樣的漁獵民族很實在,既然殺了阿台就是此城之主,於是所有人都奔著阿台的人頭去了,阿台很快被殺死,古勒寨被拿下。

這些漁獵民族降而復叛是常事,李成梁下令“誘城內人出,不分男婦老幼盡屠之”,這其中被殺的包括努爾哈赤的堂姐、爺爺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明軍共斬殺2222人,4個“2”的斬首結果預示著什麽?明朝二死了?不!從這一刻起,明朝徹底為自己埋下了掘墓人。

驚聞噩耗,努爾哈赤前去質問明朝官員:“我父親、爺爺為什麽被害?你們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你們還有什麽話說?”

明朝官員的回答是:“非有意也,誤耳!”

對於一個母親早已去世的人而言,自己的父親和爺爺同時被殺,原因只是誤會的回答,任何一個人都是無法接受的。努爾哈赤的爺爺、姥爺、舅舅(堂姐夫)、舅母(堂姐)、父親,一家五位親人被明朝殺害,此時努爾哈赤的心情想必與伍子胥得知父兄被楚平王車裂時心情一樣,恨不得有朝一日帶兵殺來,手刃仇人。但不一樣的是,伍子胥身上更多體現的是儒家從道不從君、為父報仇天經地義的理念,而努爾哈赤身上則是一種無可調和的民族仇恨。

掀起沖天大火的往往只是一絲火星,想見微知著、洞若觀火,真的太難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哪一絲火星會燃燒,哪一片雲彩會下雨。

就因為這該死的一個人——王杲,不該死的兩個人——覺昌安、塔克世,明朝敲響了自己的第一聲喪鐘。

殺人如麻的李成梁沒有把努爾哈赤變成這次戰鬥的第2223顆人頭,他也沒有因為努爾哈赤的自投羅網而殺他,李成梁或許早已想通,單憑腳上有七顆紅痣就斷定眼前這個壯碩的蠻夷之徒今後能當天子,顯然是不太靠譜的。越是行軍打仗的人,越是唯物主義者,越只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什麽無厘頭的天子氣。於是李成梁給了努爾哈赤三十份敕書,三十匹馬,並任命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敕書就是貿易許可證。此時,明朝跟蒙古人開放互市,有貿易,因為明朝可以從蒙古人那裏買到馬,而明朝跟女真人做生意能買到什麽?蘑菇?這個太常見了,狗熊?這個有用嗎?東北虎?——所以,明朝不願意跟女真人做定期貿易,只是對於特定的招撫對象才頒發敕書允許其貿易,三十份敕書就是允許努爾哈赤幹三十筆買賣的憑證。

努爾哈赤收下了敕書、馬和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委任狀,回到家中(森林中的小木屋,可能跟動畫片《熊出沒》中光頭強的住所差不多),召集族人,殺牛祭天,拿出祖上流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宣布起兵,這一年,努爾哈赤二十五歲。當然,努爾哈赤的起兵並不是要跟明朝撕破臉,畢竟王杲、阿台的前車之鑒不遠,他的起兵指的是從此自立門戶,有自己的獨立軍隊,槍杆子裏出政權。

就在努爾哈赤起兵的同時,李成梁卻在不斷為他掃清障礙,此時努爾哈赤的作為在歷史上可以忽略不計,但李成梁的行動則對於日後整個中國歷史有巨大影響。

李成梁認為,北方的少數民族邊患永遠不可能解決,人是殺不絕的,只要人在,就能反叛,就如魯迅在《花邊文學》所說:“一勞永逸的話有是有的,而一勞永逸的事卻是極少的。”李成梁唯一能做的就是哪個強大就幹掉哪個,始終維持動態均勢平衡。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中,建州女真最強者王杲已經被幹掉,野人女真還沒進化好,完全對人類不構成威脅,於是李成梁將打擊的目標對準了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主要分為四部——葉赫部、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其中實力最強的是葉赫部。所以李成梁用兵的重點就指向了葉赫。

公元1583年12月,李成梁利用葉赫貝勒清佳努和楊佳努到開原進行一次馬市貿易的機會,事先在貿易地點埋下了伏兵。葉赫部來了兩千人,守軍攔住他們,“你們人太多了,不能全部入城。”清佳努是個實在人,既然你不相信我,那我就只帶三百人入城,可是當他入城後,卻發現,這裏沒有商人,沒有小販,只有一片空地。

清佳努腦子裏猛然浮現出三個字——上當了。突然一聲炮響,明軍從四面殺出,三百葉赫部當場全軍覆沒,城外明軍也殺出,此戰明軍斬首一千二百五十二人,奪馬一千零七十三匹。葉赫部元氣大傷。萬歷十五年(1587年),李成梁進攻哈達部,也將其殺得大敗,至於烏拉部、輝發部,實力弱小,不在李成梁的兵鋒之列。

萬歷十六年(1588年),李成梁再度出兵葉赫,作戰最勇敢的是沈有容,他接連斬殺敵軍數人,所乘戰馬中箭而死,又換了兩次馬,皆被敵兵箭矢所傷,沈有容的右腿也中了一箭,一下子站不起來了。可是葉赫的士兵因為見他鎧甲鮮亮,沒有殺他,用撓鉤將他鉤住,想要拖他入城,把鎧甲從他身上扒下來後再殺他。女真人素缺鎧甲,像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也算一部之長,卻也僅留下遺甲十三副。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寧遠副將祖成訓殺到,救了沈有容一命。收兵後第二天再戰,沈有容用紅夷大炮炮轟葉赫部的營寨,很快將敵營炸塌了,最終葉赫部乞降。這場戰鬥其實就是明史上很平常的一場戰鬥,我真正想說的是沈有容,正是他日後在台灣打退日本人,從荷蘭人手中兵不血刃收復澎湖列島,當然,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