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薩拉熱窩逞兇

一九一三年在波希米亞舉行哈布斯堡陸軍年度演習時,弗朗茨·斐迪南指示康拉德規劃一九一四年兩波演習。除了歷來固定於九月舉行模擬與俄交戰的演習外,斐迪南大公希望在一九一四年六月另外在波斯尼亞舉辦一場動用兩個軍的大型演習。維也納希望這場以塞爾維亞人為假想敵的演習,不僅會讓塞爾維亞人膽寒,而且可在巴爾幹半島展示奧地利早該展示的武力。

一旦爆發戰爭即會總綰奧匈帝國兵符的弗朗茨·斐迪南,屆時會親臨現場主導軍事演習。斐迪南大公即將到訪波斯尼亞一事,一九一四年三月受到奧國和外國報紙廣為報道,為塞爾維亞恐怖分子提供了一個讓人手癢難耐的攻擊目標。阿皮斯上校和黑手會想用一場驚人的恐怖主義攻擊激怒奧地利人,但也想借由堵死與維也納的所有協商管道,驅使塞爾維亞總理尼科拉·帕西茨開戰。[1]帕西茨比阿皮斯之類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更為深謀遠慮,對於正忙於消化、並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領土的塞爾維亞王國是否能擊退來犯奧軍,也遠不如他們那麽樂觀。為迫使帕西茨行動,黑手會於一九一四年春開始在貝爾格萊德培訓三名波斯尼亞學生,加夫裏洛·普林齊普是其中之一。黑手會為普林齊普三人定好計劃,要他們與另外四名刺客連手暗殺斐迪南大公,那四名刺客則會從波斯尼亞找來。

在七名刺客為行刺做準備時,康拉德正努力欲保住他的職位。斐迪南大公在一九一三年陸軍演習現場當眾叱責康拉德,似乎要當著康拉德的面,為他在雷德爾事件後新接任的“聯合武裝部隊督察長”一職立威。兩人雖然言歸於好(康拉德向其情婦吹噓向來疾言厲色的大公用了“非常窩心的話”安撫他),但布羅施上校一九一三年十、十一月寫給奧芬貝格的信,卻想當然地認為改變就要發生,會有不像康拉德那樣“減損”斐迪南大公威望、惹惱大公的新人接任參謀總長。接替康拉德者,大概會是波蒂奧雷克,或是大公的新副官卡爾·巴爾道夫(Karl Bardolff)將軍。前者“渴望接掌此職”,後者“在舍穆瓦任職期間基本上掌理參謀部”。[2]

這兩人和其他人選的名字外泄,間接表示換人在即。康拉德聽到風聲,急急面見皇上以挽救職位。一九一三年十月,這位職位岌岌不保的參謀總長晉見弗朗茨·約瑟夫,相談甚久,皇帝得知康拉德已失去斐迪南大公的寵信,非常樂於讓康拉德改投他旗下。康拉德成為霍夫堡宮與美景宮持續不斷的權力鬥爭中最新的爭奪標的。後悔於雷德爾事件期間將兵權大幅授予斐迪南大公的皇帝,這時向康拉德保證不撤換他,且恢復他直接進宮面見皇上的權利,借以削弱弗朗茨·斐迪南的權力。身為斐迪南大公的門生,康拉德與霍夫堡宮的公函往來原都得通過美景宮。如今,他的信函將朝反方向傳送。[3]康拉德想必把大部分醒著的時間花在遊移於不同明主間和保衛他日益縮小的地盤上。剩下的時間,他才用來思考奧地利日益緊縮的行動自由。

一九〇五年的施裏芬計劃要奧匈帝國人做到某些事,即得守住位於加利西亞、波蘭的要塞,直到德國人擊敗法國人為止(據這計劃的想定,要六星期),但他們也將得擊退塞爾維亞人。在一九〇八年波斯尼亞並吞危機期間,戰爭差點引爆之時,康拉德擬出一個乍看之下很漂亮的計劃來落實上述義務。局部性的奧、塞戰爭,發生概率不高,萬一發生,以B計劃(巴爾幹計劃)因應;奧地利與塞爾維亞開戰,把俄羅斯卷入,發生概率頗高,萬一發生,則以R計劃(俄羅斯計劃)因應。為使哈布斯堡陸軍能因應上述任一突發狀況,康拉德把陸軍分為三群:第一梯隊(A-Staffel,九軍二十八個師,開赴俄羅斯戰線)、巴爾幹最小兵力群(Minimalgruppe Balkan,三軍八個師,用於對付塞爾維亞)、第二梯隊(B-Staffel,四軍十二個師,將作為總預備隊在兩戰線之間機動因應)。如果能將奧塞戰爭局限於當地,第一梯隊將守衛俄羅斯邊界,第二梯隊則與巴爾幹最小兵力群會合,以二十個步兵師和三個騎兵師執行B計劃。如果俄羅斯介入(所有人都認為必會發生的情況),則執行R+B計劃:第二梯隊將立即上火車運往加利西亞增援第一梯隊,以四十個步兵師打俄國,巴爾幹最小兵力群的八個師則只著重於防守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匈牙利的邊界。[4]

一九〇八年時,塞爾維亞兵力少且弱,且俄羅斯還未從敗於日本之手裏恢復元氣,這樣的計劃似乎還管用,但到了一九一四年,情勢已不同:一開戰,維也納的四十八個師將立即要面對至少俄國五十個師和塞爾維亞十一個師,且後續還要對付源源而來的許多俄國後備師和準備支持塞爾維亞正規軍的數千名遊擊隊員。一九〇八年時,俄國鐵路非常原始,因而有施裏芬所謂的“廣漠無鐵路”的俄羅斯之語,但到了一九一四年,那一廣漠之地已有法國資助建造的雙線鐵路貫穿,若奧地利人在運送部隊到東邊上稍有延遲,就會吃大虧。事實上,到了一九一四年,俄國鐵路已好過奧國鐵路。俄國有四條單線鐵路(單線意味著只能單向運輸)和五條雙線鐵路(意味著能雙向運輸);而奧地利只有七條單線鐵路,其中兩條得奮力穿越高聳的喀爾巴阡山。按照當時客觀的估算,這意味著俄國一天能運送兩百六十列火車的兵進入波蘭、烏克蘭戰場,奧地利則是一百五十三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