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孫權的煩惱

來說說孫權吧,他也步入了晚年。

晚年的孫權對外的進取心大減,他的精力都被內部的紛爭所占據,尤其在太子的廢立上,孫權更是感到了煩惱。

孫權的第一位夫人是謝氏,死得比較早,後來陸續娶了徐夫人、袁夫人、王夫人、步夫人、潘夫人等。在這些人裏孫權最寵愛的是步夫人,一是因為她長得很美;二是因她的性格好,不妒忌;三是因她為孫權生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即孫魯班和孫魯育。

孫權很早的時候有立步夫人為後的想法,但遭到群臣的反對,大家認為應該立太子孫登的養母徐夫人,但孫權又不願意,結果誰都沒立,後來幹脆不再提這個話題了。

步夫人死時仍沒有得到皇後的名號,孫權不甘心,授意臣下上書,請求為步夫人追贈皇後名號,孫權批準,追封步夫人為皇後,追賜印璽和綬帶,並下冊書。被身為皇帝的丈夫追封為皇後,步夫人還是歷史上的第一例。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孫權與太子孫登之間的關系似乎有些微妙,不過到了吳大帝赤烏四年(241),年僅33歲的孫登突然患病死了,他臨終前向父皇上疏,希望立弟弟孫和為太子。

孫和這時19歲,生母是王夫人,他從小就很聰明,孫權特別喜歡他,常把他帶在身邊,孫和得到的珍寶、珠玩、衣物等賞賜在各皇子裏經常是最多的。孫和愛好文學,善騎射,不僅聰明還善於思考,尊敬老師,愛護人才,孫權於是立孫和為太子,為示慶賀,孫權還下令把吳郡的禾興縣改名為嘉興縣,即今浙江省嘉興市。

孫和雖然年輕卻很有見識,被立為太子後曾向孫權上疏,認為當時各官府只是依照官樣文書去辦事,奸猾的人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篡改公文,所以要求杜絕此類現象。還有兩位官員不和,互相揭發,孫和對他們說:“能居文武官位的人有多少呢,你們互相仇恨,圖謀陷害,怎能得福?”

這兩位官員從此和好,互相友善。

吳大帝赤烏六年(243),孫吳第二任丞相顧雍去世,這時張昭、諸葛瑾、潘濬等重臣也已先後離開人世,孫權下詔拜陸遜為丞相,不再擔任上大將軍,但仍兼任荊州牧、右都護,統領荊州方面的一切事務(領武昌事)。

這時孫權已經60多歲了,身體大不如前,開始生病。人一旦意識到自己來日無多就容易亂想,孫權焦慮起來,他最顧慮的是自己死後能給兒孫們留下怎樣的政治遺產。在孫權看來,丞相陸遜能力強、威望高,年齡雖然只比自己小一歲,但身體卻很好,太子孫和雖然善良、好學、待人誠懇,但缺少帝王的霸氣,孫權擔心他根本駕馭不了陸遜這樣的大臣。

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孫權突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在孫和被立為太子後不久,他又突然下詔封孫和的弟弟孫霸為魯王,並對他特別地寵愛,很多人意識到這是太子地位不穩的暗示。

孫霸生年不詳,但此時也只有十幾歲,孫權寵愛他,也許是因為他的性格更為剛毅果敢,但這樣一來問題就復雜了,孫吳內部很快就圍繞著孫和和孫霸形成了兩個政治集團。

孫權的大女兒孫魯班跟太子孫和的母親王夫人關系不好,孫魯班十分討厭王夫人,因此反對孫和而支持孫霸。孫魯班先是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周循死後又改嫁全琮,全氏也是江東大族,全琮是孫權深為依賴的將領之一,時任大司馬,地位僅次於陸遜,在孫魯班的影響下全琮也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孫霸的一邊。還有驃騎將軍步騭,他是孫魯班生母的同族,所以也支持孫霸,鎮南將軍呂岱、呂岱之子蕩魏將軍呂據、朝廷中書令孫弘等人也屬這一派,他們結成了一個勢力很大的集團。

但孫霸畢竟是弟弟,孫和畢竟是太子,在一些堅守正統觀念的朝臣看來,未來的皇帝還應該是孫和的,持這種觀點的有丞相陸遜、太常卿顧譚、太子太傅吾粲、左將軍朱據、會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將軍施績、尚書丁密等人。顧譚是顧雍的孫子,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施績是名將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過繼給朱治後改姓,朱然死後施績重新改姓為施。

太子居南宮,孫霸是魯王,上面兩大集團圍繞未來繼承人的這場紛爭又被稱為“南魯之爭”。

孫魯班親自指導孫霸,讓他主動結交知名人士。魯王一派的全琮還給陸遜寫信,對陸遜進行試探和拉攏,結果受到陸遜的警告。太子一派的顧譚則多次上書孫權,建議對孫和的太子之位再次予以明確,以絕他人之念,吾粲也上書,不僅建議申明孫和的太子之位,更建議讓孫霸出駐夏口,把孫霸的心腹楊竺等人調離建業。

陸遜上書孫權,言辭更為懇切:“太子是正統,地位應如磐石之固,魯王是藩臣,寵秩應當有差別,這樣上下才得安定,我在此叩著頭流著血向您稟報!”陸遜前後多次上書,卻沒有得到孫權的回應,陸遜請求由武昌回建業,當面與孫權討論嫡庶之分,孫權下詔,不許陸遜來。種種跡象表明,孫權其實是站在魯王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