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司馬懿死了

再回到曹魏,看看政變之後的時局。

少帝正始十年(249)4月8日,距政變即將滿百日,少帝下詔改元為嘉平。本月,太尉蔣濟去世,享年61歲。

在此次政變中蔣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後司馬懿以少帝的名義晉封蔣濟為都鄉侯,食邑增加到700戶,蔣濟立即上疏謝絕。蔣濟的心情有些復雜,他支持司馬懿推倒曹爽一夥,但他也向曹爽等人做過保證,保他們性命無憂,但結果與此相反,蔣濟深感自責,他的死與此有很大關系。

在司馬懿主持下,太尉一職由孫禮接任,他是堅定的“反曹派”,對曹爽一夥恨之入骨,此前孫禮已改任司隸校尉,他擔任太尉後,司隸校尉一職由司馬懿的另一名鐵杆擁護者何曾擔任。司馬師擔任了衛將軍,同時兼任中護軍,軍職雖然還不是最高的,但等於主持全國的軍務,待時機成熟時再就任大將軍一職。

少帝曹芳這一年18歲了,曹爽輔政時原本還指望過有親政的那一天,現在看來已經沒戲了,出於對司馬懿的敬畏,他主動提出拜司馬懿為丞相,享受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同時加九錫,這些東西指的是哪些內容之前已經說過,曹芳完全是按照曹操當丞相時的套路來的,但司馬懿堅辭不受。

一方面,司馬懿覺得這些都是虛的,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反而容易落下口實,招來更多的攻擊;另一方面,現在也只是大局初定,曹氏幾代人不斷經營,仍有不少人對他們懷有感情,暗中反對自己的人也不在少數,還不是通過加官和特權來樹立個人威望的時候。

曹爽等人被殺後空出許多重要職位,司馬懿借機安插那些自己認為可靠的人,除了之前提到過的鄧艾、孫禮、何曾、鐘會,還有王基、石苞、盧毓、傅嘏、傅玄、胡奮等人,這些人對曹魏感情較淡,或者受到過排擠和打壓,絕對堅定地支持司馬懿。

朝廷最核心的機構是中書台和尚書台,中書台有孫資和鐘會在那裏,可以讓人放心;尚書台方面,司馬懿讓三弟司馬孚去擔任長官(尚書令),又把盧毓等人調過去擔任尚書,協助司馬孚。

在地方上司馬懿也加快了布局,西線戰場由郭淮坐鎮,郭淮屬於職業軍人,不熱衷政治,這一點讓司馬懿放心,司馬懿也負責過西線戰場,郭淮也算是他的部下了,經過磨合,郭淮已經越來越讓司馬懿感到滿意,更何況在西線戰場還有陳泰、鄧艾兩個“自己人”,那裏應該不會出問題。

南線戰場方面,司馬懿曾在荊州主持軍務多年,有一定基礎,荊州刺史原來是李勝,就是到司馬懿府上探病的那位,李勝被殺後荊州刺史空缺,司馬懿安排王基去繼任,司馬懿擔任大將軍期間,王基曾在大將軍府任過職,是老部下。

王基任荊州刺史前只是朝廷秘書局裏的一名尚書,資歷還不足以負責整個南線戰場,司馬懿就把王昶派過去,這是個大有來頭的人,也是三國後期的一個重要人物。

王昶字文舒,出身於著名的太原王氏家族,與漢末名臣王允為同宗,曹丕當太子時王昶曾任太子府中庶子,作為“太子四友”之一的司馬懿那時便與王昶有很多交往。王昶後來擔任過散騎侍郎、洛陽典農都尉等。魏明帝時期下詔讓朝廷大臣推薦人才,每人只能推薦一名,時任太尉的司馬懿推薦的就是王昶。在司馬懿的關照下,王昶擔任了兗州刺史、揚烈將軍。

司馬懿以少帝的名義晉升王昶為征南將軍,假節,負責整個南線戰場(督荊、豫諸軍事),王昶不負重托,在荊州刺史王基等人的支持下大力發展經濟,加強軍隊訓練,又在新野建立基地訓練水軍,曹魏在南線戰場的實力大增。

三大戰場中,只有東線戰場讓司馬懿心裏沒底。

負責東線戰場的是王淩,目前已經78歲了,他有一個更顯赫的頭銜:車騎將軍,論起來在軍中的地位數他最高,司馬師的衛將軍也不及他,驃騎將軍曹洪早已故去,大將軍曹爽被殺,在名義上王淩如今是魏軍的第一號人物。

跟王昶一樣,王淩也出身於太原王氏家族,他與王允的關系更近,是王允的侄子,早年便到曹操身邊任職,歷經曹氏四代人,對曹氏忠心耿耿,職務不斷上升,之前說過,滿寵曾是王淩的上級,王淩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滿寵離職後,曹爽對王淩進一步拉攏,讓他負責整個東線戰場(都督揚州諸軍事)。

論年齡、論資格王淩都與司馬懿都不相上下,他在東線戰場經營多年,勢力很大,他不會輕易順從司馬懿,也不能用強力迫其就範,為此司馬懿很費了一些腦筋。

司馬懿以少帝的名義征王淩回朝廷任職,擔任三公之一的司空,對這項任命王淩顯然不感興趣,找了很多借口一直不來就任。但王淩也知道這麽拖著不是辦法,必須主動出擊,為此他找到兗州刺史令狐愚商量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