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孫權的人事改革

曹丕稱帝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對外他三次興兵伐吳,其中兩次禦駕親征,都無果而終;對內大興制度重建與改革,又有後宮爭寵,挺忙。

這一時期孫權的主要精力都在應對曹魏的進攻上,利用劉備死後吳蜀關系出現的轉機,重新修復與蜀漢的關系,以此對抗曹魏。與此同時孫權在內部也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不過半途而廢了。

這場改革常被人忽視,因為孫權並沒有大張旗鼓地進行,他的改革動機十分隱秘,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公開示人,這場頗有些神秘的改革與一個小人物有關。這個人名叫暨艷,正史裏沒有暨艷的傳記,他在孫吳的地位並不高,關於他的事跡更多地記錄在宋朝人編撰的一部歷代名人錄裏,“暨”這個姓氏很少見,這部書認為在暨姓的歷代名人中暨艷算是一位。

暨艷字子休,揚州刺史部吳郡人,個性耿直、剛正不阿,喜歡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依據臧否人物。吳郡也是孫氏的故裏,但孫氏出身寒微,而吳郡向來以出世家大族著稱,所謂顧、張、朱、陸“江東四大家族”,其實應該是“吳郡四大家族”,因為他們的祖籍都在吳郡。

暨艷出身於吳郡,對他來說既幸運又不幸。

由於同鄉的關系暨艷受到了張溫的器重,這個張溫就是曾出使蜀漢的那個人,他出身於“吳郡四大家族”中的張氏一族,本來名氣就挺大,出使蜀漢歸來他的名氣更大了。孫權被封為吳王後吳國也設立了尚書台,張溫曾在尚書台任職,具體職務是選曹尚書,這個職位品秩不高,只有六百石,與縣長、縣令差不多,但它掌管官員選拔和考核,相當於吳國的人事部長。

在張溫的引薦下暨艷也進入了尚書台,後來張溫調離,暨艷竟然接替他擔任了選曹尚書這個重要職務,暨艷大概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或者說很有心機,他上任後就開始琢磨孫吳在人事工作方面有沒有不足之處。

經過一番調研,暨艷發現不僅有問題,而且問題很大。

暨艷發現,在孫吳的人事布局中世家大族的影響力過大。

這裏說的世家大族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像“吳郡四大家族”那樣的名門望族,他們興旺於江東大多已若幹代人,勢力和影響都很大;二是指跟追隨孫氏父子的豪門名將,孫吳實行世襲領兵制,子承父業,名將漸成豪門。

孫堅和孫策在世時不太重視江東的名門望族,孫策曾奉袁術之命攻打廬江郡太守陸康,導致陸康被殺,“吳郡四大家族”世代聯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件事讓孫氏與吳郡的世家大族徹底對立。孫權接班後著力彌補這種裂痕,所以任用了顧雍、張溫、朱據等“吳郡四大家族”成員,還把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經過這些努力,孫權與江東大族之間的關系得到了緩和。

在豪門名將方面,孫氏父子依靠他們打天下,所以對他們一向尊崇。孫權是個重情誼的人,忘過記恩,對豪門名將的子弟也都廣加延用,每每給予高官重位,一些子弟能力平平,靠著父輩的影響而青雲直上。

這兩股勢力實際上把持了孫吳有限的官員職位,堵塞了有能力但沒有背景的寒門子弟晉身之階,漢末兩晉門閥制度盛行,孫吳人事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只是門閥制度的一個縮影,這是政治體制使然,要打破它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但暨艷不想等,也許他本人就出自寒門,進入仕途完全靠的是運氣,所以對寒門子弟的境遇感同身受,他現在既然主持人事工作,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為此他大刀闊斧地幹了起來,改革的重點是郎官的選拔與考核。

郎官是朝廷中下級官員的骨幹,漢時最多達5000人,分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由五官將署、左中郎將署、右中郎將署三個部門統管,故也稱為三署郎,他們以在天子身邊守衛門戶、出充車騎為主責,除議郎外均須執戟宿衛殿門,輪流當值。郎官品秩不高,但在天子身邊工作,號稱天子門生,經常有出任地方長吏的機會,被人視為出仕的重要途徑。又因為朝廷各要害部門的往來流轉實際上由他們把持,為辦事方便,人們不得不賄以行貨,史書稱這些郎官為“山郎”。

暨艷認為,孫吳上下庸庸碌碌的郎官比比皆是,大多不符合任職要求,在選曹郎徐彪等人的支持下暨艷開始了大規模的官員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重新確定郎官人選。暨艷、徐彪等人制定的考核標準十分嚴格,讓被考核者壓力很大,考核結果出來,只有10%的人合格能繼續留在原位,其余均不合格。對不合格者一律給予降職,有的被連降好幾級。還有一部分人,在考核中被發現有問題,暨艷、徐彪把他們全部貶為軍吏,很多人遭到了這種處分,以至於朝廷設置了專門的營府來管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