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孫權自有對策

漢朝皇帝沒了,對孫權和劉備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大事。

從名義上講,孫權和劉備都是漢朝皇帝的臣子,孫權是驃騎將軍、荊州牧,這是漢朝任命的;劉備是漢中王、益州牧,雖然沒有得到過漢朝的正式任命,卻也是既定事實。對他們二人來說,無論程序是否合法他們以及手下眾多文武的官職都是基於有個漢朝才存在的,漢朝突然間沒有了,意味著這些官職也自行失效。

當然,這只是個名義問題,還好辦。

不好辦的是如何對新朝廷表態,荊州之戰後劉備和孫權都忙著積極應戰,一個要報仇,一個要保衛勝利成果,都很忙,也都很緊張,但此刻他們也必須停下手中的事,先應對一下眼前。

對此,二人的態度完全不同,孫權表示擁護,劉備堅決反對。

先說孫權,他汲取了曹丕繼魏王時沒及時表態和祝賀的教訓,一聽說曹丕稱了帝,不敢怠慢,馬上遣使稱臣,態度極為誠懇謙卑,為表忠心,孫權還下令把於禁送回北方。

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大事太多,人們幾乎把於禁忘了,他還活著。於禁投降後被關羽送到了江陵,吳軍攻克江陵後於禁又被孫權控制,孫權沒有把於禁當成俘虜看,對他倒不錯,還親自和他相見,但也沒有放他回去。曹丕稱帝前孫權為向他示好,曾釋放了朱光、董和等人,他們是在魏吳交戰中被俘的,那次也沒有放於禁,也許孫權覺得於禁更重要,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場。於禁除了沒有人身自由其他方面都還挺好,吃的喝的都挺優厚,孫權還時常邀他一同外出。

有一次孫權和於禁騎馬並行,被虞翻看到了,虞翻攔住於禁大罵:“你不過是個投降過來的俘虜,怎麽敢跟我家主人並排騎馬?”不光罵,虞翻揮鞭還要打,如果不是被孫權呵斥住,一代名將於禁就得挨江東名士虞翻的一頓鞭子。還有一次孫權在樓船上宴飲群臣,邀於禁出席,席間有人奏樂,樂聲勾起於禁的思鄉之情,不由得流下淚來,這一幕又讓虞翻看到了,虞翻當場教訓於禁說:“哭什麽?你以為裝可憐就能免除一死嗎?”

虞翻這個人智商一流,但情商明顯不足,屬於又愣又硬的書呆子一類,兩次向一名階下囚發難,不是他生性爭強鬥狠、以強欺弱,也不是他跟於禁有什麽個人恩怨,而是他內心裏儒家的節義思想太深,看見於禁這樣的人就來氣。但孫權對外一直把於禁當客人,侮辱於禁就是不給孫權面子,所以孫權對虞翻的做法很不滿,後來虞翻被孫權遠放交州,與此有很大關系。

孫權不僅釋放了於禁,還釋放了被關羽俘虜的徐州刺史浩周、於禁手下的司馬東裏袞,孫權請他們給曹丕帶上一封信,信中孫權的態度十分恭敬,表明自己世受魏國恩寵,情深義厚,名分也很明確,他發誓對魏國永遠一心一意,請求曹丕保護和關照自己。

於禁回到洛陽,曹丕接見了他,此時於禁已經須發皓白、面容憔悴,見到曹丕,於禁很羞愧,不停地流涕叩首,曹丕倒沒責怪他什麽,反而以荀林父、孟明視的事安慰他,還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荀林父是春秋中期晉國將軍,曾率軍與楚軍交戰,大敗,回來後晉景公依然重用他,三年後他又率兵出征,打了大勝仗;孟明視是春秋時期秦國將軍,在攻打鄭國回軍時被晉軍俘虜,不久被釋放回國,秦穆公仍然信任他,讓他繼續帶兵,後來他率軍擊敗了晉軍。曹丕以他們二人為例,說明打了敗仗被俘虜不算什麽,在任命於禁為安遠將軍的詔令中,曹丕特別強調:“樊城之敗,主要原因是遭到了水災,漢水暴漲,不是作戰不利造成的,所以恢復於禁等人的職務。”

如果於禁的結局真是這樣的,曹丕的胸懷就讓人欽佩,讓人看到了又一個曹操。但曹丕的胸懷其實與父親差得遠,他一邊安慰、厚待於禁,一邊卻在背後搞起了小動作。曹丕下詔讓於禁出使江東,行前特意安排他到鄴縣敬謁高陵,於禁去了,在一間屋子裏卻發現掛著幾幅畫,畫的是樊城之戰的經過,包括關羽大勝、龐德壯烈殉國、於禁乞降等內容,於禁看完大愧。

不久,於禁憂病而死,曹丕賜謚號為厲侯。“厲”在謚法上有暴慢無親、殺戮無辜之意,屬於“醜謚”,可見人死了還在計較。後世有學者評論說,於禁率數萬人敗不能死,可以把他殺了,也可以從此不用他,但用這種辦法羞辱他,並不是為君之道。

隨於禁一塊回來的浩周和東裏袞情況要好得多,他們在孫權那邊待過,曹丕想聽聽他們的意見。曹丕最想了解孫權的真實想法,他向曹魏稱臣,是不是出於真心。

浩周認為孫權的態度是誠懇的,他一定會臣服於魏國,東裏袞認為不一定,二人爭論起來,浩周願意用全家百余口人的性命替孫權擔保,說孫權不僅態度真誠,而且還會把兒子送來當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