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對孫權還要敲打

得到漢中卻失去了荊州,對劉備來說得不償失。

關羽死了、劉封因不救援而被殺了,孟達、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劉備手下的重要幹部損失很大,尤其是追隨自己近30年的兄弟關羽就這樣沒了,劉備悲從中來,恨從中來,憂從中來……

但傷心的事還沒完,“漢中國”尚書令法正、後將軍黃忠也在這個時候先後去世。黃忠是漢中之戰的頭號功臣,他的死讓劉備剛剛拜封的“四方將軍”頓時少了一半,而法正的死給劉備的打擊更大,甚至不亞於關羽。

龐統死後劉備視法正為謀主,言聽計從,信賴有加,漢中之役充分展示了法正的奇謀,但天妒英才,法正居然這麽早就死了。法正是如何死的史書記載不詳,應該是健康方面出了問題。不過有一件事對法正可能會造成一定打擊,那就是孟達的投降。大家都知道他和孟達之間的特殊關系,而孟達赴任也是他力薦的結果,現在出了這麽大的事,法正心裏肯定在難過之外還有許多愧疚。

法正死後劉備得重新為自己選一個秘書長,最後他選的是劉巴,盡管他不太喜歡這個人,但劉巴在解決益州金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讓劉備見識了他治政理財方面的才幹,打仗靠猛將,過日子就得靠這樣會理家的能人,所以劉備還是選擇了他。

劉巴平時清廉節儉,不貪財,又因為自己在劉備陣營裏沒有根基,擔心受到猜疑,所以說話做事都很謹慎,喜歡清靜,平時沒有私交,和大家在一起不是公事不說。有能力,又不多事,這是老板最喜歡的職業經理人。諸葛亮對劉巴一向很欣賞,劉備任命劉巴做尚書令想必也有諸葛亮大力舉薦的原因,有劉巴這個助手,諸葛亮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

曹操駕崩的消息傳到成都,作為爭鬥了半輩子的老對手,曹操的死讓近段時間一直壓抑著的劉備終於能喘口氣了。但是,畢竟老對手也是老朋友,劉備想到還是應該有所表示。

劉備派人帶上自己的書信和喪禮前去吊唁,有一種記載是,劉備派的這個人叫韓冉,職務是劉備手下的一名掾,但是他卻未能完成使命。韓冉走到荊州,進入曹魏控制的地盤就被曹魏的荊州刺史扣了下來,刺史請示曹丕如何處置,曹丕回復很幹脆,不要來了,也別讓他回去,殺了。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何況是來吊喪的?曹丕不僅不厚道,簡直不地道。而且,曹丕此舉明顯缺乏政治遠見,荊州出現變局後三方正處在微妙時刻,孫權得了便宜卻惴惴不安,劉備咬牙切齒勢在復仇,在戰略上對曹魏來說正是最有利的時機,聰明的做法是繼續激化孫劉兩家的矛盾,他們來示好一律歡迎,讓雙方都覺得自己是他們的朋友,這樣他們之間打起來的可能性更大了。

劉備派特使前來吊唁,分明是在試探新魏王的態度,現在把特使殺了,於情於理於戰略利益都不符,如果真是這樣的,曹丕的政治智商就差得太遠了。

但還有另外一種記載,不僅更詳細,而且與前面的內容不同。根據這個記載,韓冉的職務是軍謀掾,相當於參謀處長,劉備送去的喪禮裏有益州的特產蜀錦。韓冉領命後沒有走荊州,走的是上庸這條路線,到上庸,他借口有病,就不走了,住在了上庸。

需要注意的是,上庸此時已經是曹魏的地盤了,不過負責人還是孟達,想必韓冉也認識,後來韓冉在孟達派人保護下到了洛陽,呈上了劉備的信和禮物。曹丕接見了韓冉,並對劉備派人來吊唁表示感謝。韓冉回去復命,並帶來了曹丕的回信。

兩種完全不同的記載,對比一下,後一種或許更靠譜。大國政治,不是以頭搶地的庸夫之怒,曹丕沒有大略至少也有“中略”,不會幹那種傻事。

孫權稱臣、劉備示好,這個局面實在難得。

過去孫、劉聯合起來打自己,局面大約是平手,現在他們兩個即將打起來,無論誰勝誰負結果都一樣,那就是他們都將進一步被削弱,以後他們即使再聯合起來,也將不是對手。

在此情況下,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對孫權和劉備的進攻都應該放緩,應該接受他們的示好,讓他們馬上就放心地開打,到時候再添把柴、加點火,讓他們打得更兇一些。可是曹丕並不打算這麽做,也許開局太順利讓他有些飄飄然,在他的戰略裏,既不想合縱也不想連橫,他想來個硬碰硬,把劉備、孫權一塊收拾了。曹丕繼魏王位後不久發布過一份親筆手令,裏面寫道:“以此而推論,西南萬裏之域,劉備和孫權有誰會死守呢。”

延康元年(220)6月,曹丕下令調集軍隊,在鄴縣城東舉行閱兵儀式,魏王國公卿大臣全部參加,魏王曹丕坐著華蓋車檢閱部隊,一切都按照戰場環境鳴金擊鼓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