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兄弟間的公平競爭

在“魏公國”建立的同時,曹操又讓兒子們大量“開府”,曹魏的陣營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麽多的辦事機構。

曹丕設置的官署稱為五官中郎將府,曹植等人設置的官署稱為某某侯府,他們不可能替代現有的行政機構,但也不會是只掛牌子不幹事的地方,曹操應該分別交付給他們一定的職責,只是具體情況已不得而知。

綜合各種史料,先後在五官中郎將府任職的有涼茂、邴原、蘇林、徐幹、盧毓、劉廙、郭淮等人,先後在平原侯府任職的有上面提到的邢颙以及劉楨、應玚、毌丘儉、司馬孚等人,其他侯府的情況不詳。

曹操不僅讓兒子們“開府”,而且選調的多是品才兼優之士,真正做到了“高選”,看來這次“開府”確實用意深遠,就連一般人恐怕都能看出來他意在鍛煉和選拔接班人。曹丕的兒子曹叡日後當了皇帝,在回憶爺爺曹操為叔父們設官署、選才任能之事時說:“自太祖受命創業以來,他深刻地感受到治亂之源,明察存亡之機,所以初封諸侯時,訓誡大家要恭敬、謹慎,並安排天下正直之士輔佐他們,常常拿馬援的遺誡提醒大家,嚴格限制諸侯與賓客們的交往,如果犯了錯誤與一般人同樣處罰。這難道是不重骨肉之情嗎?只是不想讓子弟們犯過失呀。”

一下子新增了那麽多機構,意味著也增加了很多職位,這吸引了各路人才,許多人都向往著到曹公子的府裏任職,曹丕兄弟們的府第前一時間熱鬧起來。

其實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況且那段時間魏國正在初創之中,也需要大量人才,曹操一再發布“求才令”,但仍然滿足不了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那種各方面都比較突出的優秀人才,更是大家爭搶的對象。對人才的明爭暗搶主要發生在五官中郎將府和平原侯府之間,也就是曹丕、曹植兄弟之間,尤其對有一定影響力的那些人,曹丕和曹植都想把他們拉到自己身邊來。對人才來說,這一段真是黃金時期,求才若渴的領導,到處挖人的說客,足可以讓自己待價而沽,當然前提是必須有真才實學。

在人才爭奪戰中,二人互有勝負。

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本來被先派到平原侯府擔任文學掾,但是司馬孚覺得曹植年輕氣盛、不把別人放在眼裏,多次向他提出勸諫,曹植不聽,司馬孚一氣之下轉到曹丕那裏。

這件事確實是真的,但過程有問題。關於曹植“負才陵物”的記載似乎只有這一處,在其他史料中曹植倒是一個為人通脫、不拘小節的人,應該沒這麽差勁,況且因為對領導不滿意就想換單位,放到現在可能不是件太大的事,而在那時是絕對很難辦到的,背後必須有強有力的支持才能成功。史書之所以這麽說,只是給晉朝奠基者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的跳槽行為找個借口而已。

事實上,司馬孚不安心在平原侯府工作應該與曹丕方面挖墻腳有關,司馬孚的二哥司馬懿雖然沒有進入五官中郎將府任職,但他此時已經是曹丕絕對的心腹,司馬孚的行為應該受司馬懿的影響。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應玚身上,他開始在平原侯府供職,後來轉到五官中郎將府。

但曹丕也不是想要誰就能得到誰,他也有不如意的時候。

曹丕聽說書法家邯鄲淳很有名氣,想把他延攬到自己門下,但曹植也想得到邯鄲淳,二人互不相讓,最後驚動了曹操,曹操出面協調,讓邯鄲淳到曹植那裏工作。曹丕對荀彧一向很恭敬,但荀彧的兒子荀惲卻看不上曹丕,反而與曹植關系很好,惹得曹丕很不高興。荀惲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這些人要麽真的不喜歡曹丕而喜歡曹植,要麽對他們兄弟二人無所謂喜歡與不喜歡,只不過更看好曹植的前途,於是站在了曹植的一邊,也算是一種政治上的投機。

在這部分人裏,最典型的是丁儀、丁廙和楊修。

丁儀和丁廙是兄弟倆,他們出身於沛國譙縣的丁氏家族,不僅跟曹操是地道的老鄉,而且兩家素有淵源。曹操的母親姓丁,第一任妻子也姓丁,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丁氏家族出過丁宮、丁沖這些人,丁沖就是丁儀和丁廙的父親。

曹操跟丁沖年輕時就很要好,後來丁沖在朝廷任職,獻帝東遷過程中丁沖一路相隨,回到洛陽後丁沖給曹操寫信,讓他前來迎駕,丁沖是迎接獻帝遷都許縣的功臣之一。

後來曹操任命丁沖為司隸校尉,對他很重用,但丁沖有個愛好,特別喜歡喝酒,一見美酒就控制不住,結果酒醉爛腸而死。曹操念及舊情,對丁儀、丁廙很照顧。

曹操早就聽說丁儀很有才,但一直沒見過,不知道丁儀長得怎麽樣,他想把大女兒清河公主嫁給丁儀,就此征求曹丕的意見。曹丕卻不喜歡丁儀,原因或許是丁儀已經跟曹植走得太近,也許有其他原因,總之不想促進這件事,他對曹操說:“女人很在意男人的相貌,丁儀眼睛不好,我怕姐姐不會喜歡他,不如選伏波將軍之子夏侯楙。”曹操聽了曹丕的意見把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楙,後來曹操讓丁儀在自己身邊當丞相掾,與丁儀交談後對他的才能很欣賞,曹操有些遺憾地說:“丁儀真是個人才啊!即使雙目失明也應該把女兒嫁給他,更何況只是一只眼睛有問題,都是我兒子誤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