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獻地圖”疑案

法正帶著劉璋的囑托、肩負著扶風派的政治理想趕赴荊州,當時劉備應該在公安,從成都到那裏大概要走2000裏路。劉備跟法正還不太熟,當著眾人的面法正傳達了劉璋的意思,想邀請劉備帶兵入益州。直到這時劉備大概還不清楚葫蘆裏裝的都是什麽,如果只充當雇傭軍的話,他沒有興趣。

公事說完了,法正主動要求與劉備單獨談談,劉備知道,這才是重點。果然,在這次談話中法正道出了幫助劉備奪取益州的具體計劃,法正說:“以將軍的英才,應該乘劉璋的懦弱而有所作為。張松在益州是個重要人物,他可以從裏面響應您,得手之後就擁有了益州的殷富以及天府之國在地理上的險阻,以此成就大業易如反掌!”

對劉備來說,居然有人如此會意於他的心思,知道他對益州正在千思萬想,所以白送給他。這已不是困了有人送枕頭那麽舒坦,而是焐著十八床被子也做不出來的春秋大夢!劉備確信法正沒有使詐後,又與他密談了後面的一些細節。

送走法正,劉備火速把諸葛亮、關羽、張飛、龐統等人從各地召來,商議前往益州的具體事宜。

成都方面,法正回來以後報告了荊州情況,說劉備已經答應來益州,可以就此做出正式安排,可劉璋聽了卻又不那麽著急了。

原來,法正走後一些反對劉備來益州的人繼續勸說劉璋,而劉璋也冷靜了許多,所以他還要再想想。看到這種情況張松著急,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決不能半途而廢。

張松很了解劉璋的心理,知道他最怕什麽,於是故意向他密報:“現在得到消息,龐羲、李異等人聽說時局將變,他們現在很活躍,正密謀私通外敵,如果不趕緊請劉豫州前來,敵人攻其外,他們攻其內,必然失敗!”

龐羲曾是朝廷的議郎,與劉璋父子有通家之好,劉焉當年密令其子劉範私通馬騰襲取長安,事情敗露,劉範被殺,龐羲招募勇士解救了滯留在長安的劉範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劉焉的孫子,之後把他們帶到益州,受到劉焉的感激和器重。張魯後來獨立發展,劉焉很生氣,曾派兵進攻張魯,負責對張魯作戰的就是龐羲。龐羲原本只是個“外來戶”,由於手裏有了兵權,勢力因而不斷壯大,後來被劉焉任命為巴西郡太守。劉璋繼位後龐羲變得有些不太聽使喚,劉璋礙於龐羲的實力一直容忍和遷就著,以後又發生了趙韙反叛事件,有情報稱龐羲也參與了,劉璋雖沒有因此跟龐羲攤牌,但對他已經完全不再信任。

張松還提到了一個李異,其人情況不詳。史書上確有李異其人,但那是孫權手下的將領,參加過夷陵之戰,應該不是張松提到的這個人。張松說的這個李異應該也是益州地方的實力派,與龐羲一樣對劉璋並不忠心。張松的話讓劉璋大受觸動,他不再猶豫,正式向劉備發出了邀請。

劉備接到報告大喜,此次劉璋仍派法正來請劉備,隨法正一同前來的還有扶風派的另一位幹將孟達。劉璋為表示誠意,還讓他們帶來了數千人馬,撥歸劉備指揮。劉璋現在反而特別擔心劉備不來,所以不惜血本。

有一個記載,說劉備之前與張松有過一次相見,談話中多詢問蜀中的一些情況,尤其關心軍事部署及山川地理等,張松這次幹脆畫了幅地圖,把各種重要情況一一標明,讓法正和孟達帶來,作為獻給劉備的一份大禮。

這條記載似乎有問題,因為查閱史料,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張松與劉備見過面的記載,張松上次來荊州見到的只是曹操,地點應該是在江陵,那時劉備已逃至夏口,張松不可能再與他見面,所以有人認為“獻地圖”這件事不可靠。

其實不然,張松既然已鐘情於劉備,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幫他,法正和孟達在益州的地位不高,平時接觸的重要情報也有限,張松作為益州別駕,知道的東西肯定很多,在法正、孟達行前,張松把一些重要內容寫成書面材料或畫成圖捎給劉備,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跟法正、孟達談完後劉備來到公安,在此召集軍事會議,對入蜀作戰以及荊州的防務進行布置。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實力增長得很快,推測起來此時已有近10萬人馬,入蜀作戰是件大事,益州土地廣闊,情況也很復雜,帶的人馬少了肯定不行,劉備決定帶走數萬人,至於具體是幾萬,史書沒有交代。

但是,劉備決定不帶關羽、張飛、趙雲等人,讓他們繼續留在荊州,之所以這麽安排,主要考慮的是荊州這個大本營不能有絲毫閃失,益州那邊能得手更好,一時無法得手還可以回來,但荊州如果發生意外,那就滿盤皆輸了。

劉備倒不太擔心曹操,有情報顯示曹操近來的戰略重心在合肥和關中,已經連打了幾場大仗,估計暫時不會再從荊州方向發起大規模攻擊。劉備擔心的是孫權,孫瑜借道伐蜀未果,孫權怒氣難消,如果聽說他搶先帶兵入蜀,肯定更惱火,把關羽等人留下來,主要為的是防範江東。